新聞內容

低收入階層急需脫貧

  • 2012-02-17

2012-02-17

來源:澳門日報

澳門居民收入中位數停滯了十多季後,終於在去年第四季彈升一千元,至一萬二千元。總體就業人口月入中位數則為一萬元,與第三季相同。中位數彈升,意味着更多居民收入提升,但有否縮窄貧富懸殊,還要看各階層的增收情況,政府最新公佈去年全年數據提供部分詳情。
最新公佈顯示,本地居民中,收入在三千五百元以下的減少四千人,收入在五千元以下的減少八千四百人。收入在八千至一萬元的增加八千六百人(包括外僱),收入在一萬五千元至二萬元的增加一萬二千人(包括外僱)。單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脫貧的絕對人數遠遠低於增富的,前兩者合共約一萬二千四百人,後兩者總共二萬○六百人。
增富人數遠多於脫貧,是否意味着貧富懸殊惡化?
先看看不同收入階層的本地居民分佈。高收入佔比例明顯更高,上述後兩者本地人總共七點三萬人,前兩者本地人為二萬九千人。一方面說明高收入澳門居民增加,或整體上更多居民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將無法脫貧階層和增富階層收入相比,或許懸殊還在擴大。至少有一部分人始終徘徊在貧困地帶,收入無法跟上整體增收步伐,甚至生活質素無法改善,更有可能因為通脹而惡化。
本地人可以稍感安慰的是,徘徊在貧困地帶的本地人數量較低,在三萬人左右,加上外僱該領域總體就業人口為六萬八千,即本地人佔不足一半。這種情況一方面說明,本地低收入群組以外僱居多,其中不足三千五百元的相信是外傭居多;不足五千元收入的估計以低技術和中小企外僱居多。徘徊在這個領域的本地人無法更上一層樓,首先是競爭力較弱,其次相信亦受到低薪酬外僱的影響。
對比兩個高收入群組,一方面本地居民佔大比例,除了因為這部分居民就業競爭力較高,顯然亦更多地受到政府限制輸入外地僱員的政策保護,至少荷官必須起用本地人。
必須指出的未來趨勢是,隨着本地中小企請人難,政府開綠燈輸入外僱,如果這部分外僱工資不提升,即使同等就業能力的本地人可以受惠於本地人和外僱比例制,工資仍然要與外僱看齊,即有工作亦無法改善收入。顯然,要提升這部分就業者的收入,或只有一個途徑,即制訂並提升最低工資,而且不只是本地人,也必須包括外僱。只有整體性地提升工資,貧困階層才能脫貧。否則,始終會有一部分人成為整體繁榮的犧牲品。
春耕

Copyright Macao Daily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