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橫琴稅務優惠勢成澳門雞肋

  • 2011-10-12

2011-10-12
來源:訊報
本欄目上周文章中說:「橫琴充其量只能是比「經濟特區」更「特」,如何能比港澳這兩個特別行政區更「特」?橫琴實行的優惠政策無非是減低企業所得稅率、對港澳居民實行與港澳基本相當的個人所得稅制等,而澳門特區政府對本澳企業和居民實施多年的多項稅務減免、經濟補貼和津貼政策等,總體優惠程度遠遠超過橫琴的減低企業所得稅率等,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敢斷言「現在本澳不少廠家都樂意前往橫琴發展」?

  筆者當時寫這些文字時只是憑感覺,並未進行細緻分析。近日看到本澳有媒體文章已對橫琴與澳門的稅收政策進行了對比,據該文介紹對企業納稅而言,澳門實行的所得補充稅屬累進稅,稅率由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二,特區政府目前實施的稅務減免措施還規定收益在澳門幣二十萬元以下者可獲得豁免,橫琴只是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才以百分之十五的優惠稅率徵收所得稅(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則需按內地統一的百分之十七的所得稅率繳納所得稅);對個人納稅而言,澳門徵收的職業稅的稅率為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十二,現特區政府實行的臨時性稅務寬減措施已將個人免稅金額提高至年收入十二萬元,並對年收入超過十二萬元的就業市民也全部減收百分之二十五的職業稅,橫琴徵收的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為月收入三千五百元,稅率從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該文認為無論是從企業納稅還是個人納稅的角度來看,橫琴的所謂稅收「優惠政策」對澳門商家和市民應該都不具有吸引力。

  如該文所言屬實,則可見筆者上周在本欄目文章中所寫的結論是可信的。試想如果一家企業在澳門或橫琴發展都可獲得相當於二十萬澳門元的年營業收入,在澳門不用繳納補充所得稅,在橫琴則至少需要交納三萬元所得稅,或者一位市民在澳門或橫琴均可獲得月薪相當於澳門幣一萬元的職位,在澳門不用繳納職業稅,在橫琴則需繳納七百多元個人所得稅(暫不考慮港澳人士在橫琴工作可獲得的補貼,因為補貼的具體實施方案尚未公佈),在這種情況下,有多少澳門商家或市民會願意前往橫琴發展?

  橫琴開發對澳門而言可能只是一個話題。這樣的話題在特區成立以來,已出現過多個。先是「跨境工業區」、後是「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再後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這些東西剛剛出現時,均被視為是促進澳門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但後來的事實顯示,無論是「跨境工業區」、CEPA、還是「九加二」,對澳門經濟的實際幫助都不大。稍具文史知識的人應該都知道漢字「雞肋」的意思。「雞肋」泛指一切「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事物,筆者認為「跨境工業區」、CEPA、「九加二」現在都已是澳門的「雞肋」,而澳門新的一個「雞肋」,很可能就是「橫琴開發」。

  現在崔特首正率團出席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的首屆中國亞歐博覽會,據說該會的宗旨是「搭建新疆招商引資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平臺,促進新疆與我國東部以及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國家的長期經濟交流與合作」。但目前澳門與近在咫尺的廣東、珠海的「經濟交流與合作」都很有限,「粵澳合作」、「珠澳合作」長期「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與相距遙遠的新疆,又能有多少實際的「經濟交流與合作」?現正在中國訪問的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在去年八月馬尼拉人質事件發生時曾將香港特首曾蔭權比譽為菲律賓的省長,因此崔世安充其量也只能相當於「省長」。而出席首屆中國亞歐博覽會的有巴基斯坦總統、吉爾吉斯總統、阿塞拜疆副總理、哈薩克斯坦副總理、中國副總理等多位國家級的領導人,崔世安這樣一位「省長」,出席此次博覽會又能得到多少關注和發揮多大作用?估計應該只能「飄過」、「路過」、「看看」而已,用現在內地網民流行的詞來說,就是「打醬油」。好在另一位「省長」香港特首曾蔭權此次也去「打醬油」,因此估計崔世安的此次新疆「打醬油」,應該還不會太難堪。

Copyright Son P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