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對症下藥推動經貿融合
- 2013-10-15
2013-10-10
來源:澳門日報
轉眼澳門與內地簽署CEPA已十年。當年正值非典,內地開放自由行旋即扭轉澳門低迷的旅遊業。自此,自由行成為澳門經濟的主動力。除了令人津津樂道的自由行政策,其他開放領域與澳門經濟關聯度則有待加強。CEPA協議始終體現港澳公平禮遇,但香港畢竟是比較成熟和相對多元的經濟體,適合香港的框架條文,澳門很多都不受用。
澳門與內地經貿融合日漸擴大,區域合作已放到歷史的高位。如何有效落實CEPA,至今還沒有摸索出一個明確方向。CEPA實施十年,澳門享受了進入內地市場的優惠待遇,可惜微型經濟體在跨境合作上舉動有限,更難以站在高層次鼓勵澳門企業到內地發展。然而,除了巨額投資合作,澳門與內地各方面往來日漸加深。廣珠城軌開通到橫琴,預留空間與澳門輕軌無縫對接;遠期規劃早已把澳門納入區域生活圈。但有硬件配合,最終還需要各界參與,現在主要欠缺了參與的積極性。
澳門商界對政策利用不足,有內外因素,投資門檻高不能忽視。澳門企業跨境投資首選廣東,因有地理優勢。但澳門投資內地佔外商直接投資比例一直不高,澳人在內地開設工商個體戶,成功的不足九百戶,相比澳門每年新成立的公司,數字明顯不高。小企投資如是,大企更不在話下。澳門欠缺有實力且向外發展的企業,同時,澳門企業能否滿足到內地投資的門檻,亦值得關注。
CEPA經過十年不斷擴大開放、增加優惠和降低門檻,亦未能扭轉澳門各界使用度不高的情況,主因很多政策並不符合澳門社情。誠如學者所言,應針對澳門提供更切合的政策,正如澳企入橫琴無門一樣。
雖然橫琴被視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延伸,但除了五平方公里的粵澳合作產業園區,算得上澳門企業投資的祇有一家。儘管博企成功投得橫琴項目,但資金背景亦未能完全反映澳門元素。然則,欠缺澳門元素的橫琴發展,真能肩負起澳門經濟多元化的重任?
政府一直提倡以小帶大,模式有可取之處,但能真正撮合的企業有多少?本月底截止提交投資粵澳合作產業園區申請,澳門企業跨域投資意慾與能力如何,是否真的對進入橫琴發展有興趣,一目了然。長遠而言,要推動澳門與內地的經貿融合,還是要考慮到澳門的實際發展狀況,有哪些領域需要政策支援和助動。如欠缺針對性措施,澳門企業相信始終會被拒諸區域合作門外。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