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育技術人才 先糾正觀念

  • 2013-10-07

2013/10/6

來源:澳門日報

 

人力資源是一個地方發展的必要元素,任何發展都需要充足、高質的人力資源配套。人力資源包括各種各類人員,近年澳門的企業一直指人資不足,尤其對中級專業技術人員非常渴求。雖然政府已推行職業教育多年,成效未能追上發展需要,加上不少家長仍未擺脫職業技術教學“差人一等”的觀念,職技學校發展至今未符合預期。

特區政府對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視,毋庸置疑。近年大力推動職技教育發展,持續加大資源投入,鼓勵本澳學校開辦職技課程,並逐步完善職技教育制度,推動課程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以配合《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和教育領域的施政方針。但教青局資料顯示,現時本澳近八成的職技學生繼續升學,選擇就業者比例偏低。即使完成學業,較少畢業生願意從事技術人員的工作;藝術類的職業教育亦難以回應企業需要,造成職業技術教育開展多年,仍未能填補中層技術人員不足。

年輕人不願投身其中,因素衆多,當中與一般人對“藍領”和“白領”分野的傳統觀念有關。一般家長認為,子女升讀大學,畢業後工作相對安穩,故中學階段多不願子女選讀職業教育課程。即使子女修讀職教,較多要求子女畢業後繼續升學,避免將來當“藍領”。同時,仍有家長抱着“讀唔成書至讀職中”的錯誤觀念,職教被標籤成低人一等、甚至是無能力升大的學生入讀。結果導致技術型人員不足,一方面大學生失業或專業不對口,另一方面“藍領”則有工冇人做。

類似情況,幾乎全球皆面對,唯德國例外。原因該國教育採取雙軌制,除學術為主的大學,另有學徒制。當地政府更與業界合作,為年輕人訂造技能訓練課程,學生每周部分時間到學校上課,部分時間到企業實習,確保所學技能是市場所需。故學生畢業後多直接成為企業員工,德國經驗正成為多國政府學習的對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政府應多參考鄰近或先進國家地區的成功經驗,推動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研究澳區全國人大代表過去的建議,通過《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在橫琴開辦兩地綜合職業培訓中心,既包含各個熱門專業,又面對兩地的高中生、大專生或青年,全面、專責培養技術型人才。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加強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讓大衆知悉職業教育包括一般文化課程的內容,對相關職業的專業知識會較其他文化中學多,職中畢業生在職場的競爭力便相對較高,所以職中畢業生並非較差,而是有更多的選擇,可以升學、可以就業,糾正部分居民的誤解和偏見。

企業方面,應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合作,讓社會了解中層技術人員的職業發展前景,改變“藍領冇出頭”的舊觀念。當學生及家長看到中層技術人員職場前景,將有助提升對職業技術教育的信心,增加入讀興趣,培養更多中層技術人員,回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