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8個問題,讓培訓事半功倍(上集)

  • 2021-01-15

現在隨處可見到許許多多的培訓理念,讓人不知要怎麼去抉擇,也不清楚究竟什麼樣的培訓是符合組織;另一種情況是大家做什麼培訓也就跟著做,往往就會造成培訓單位花費不必要的精力在沒有效用的地方。

 

然而,我們可以透過幾個問題,釐清與了解究竟什麼樣的培訓才是組織所要的。接下來我們就提出八個問題,讓培訓者可以全面性的構築培訓的核心。

 1.培訓對象平常的任務場景是什麼?

所有的培訓都是希望讓員工能在工作職位上發揮更好的工作效率,然而我們卻少有站在學員的角度,我們必須以瞭解學員為前提,從對方的職務、日常工作職責、關鍵任務指標,以及在組織內對公司的價值與地位。

接著,在理解學員情況後,就是針對對方所在的任務上「形象化」,把學員的環境模擬出來,讓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夠更貼近學員的情境。

 2.學員目前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一班培訓除了傳授知識,開拓認知,解決問題等,更重要的關鍵就是把學的價值與學者的心理訴求及連結在一起,這才是培訓是否有效地其中要素。因為當自身期望與學價值有所連結後,就會激發對於培訓的熱情,另一方面也是增加學員參與感,讓學不只是為工作,而是與生涯有所連接。

更進一步來看,我們還需要針對學員的問題以及組織的問題來分析,透過視角和深度的問題,強化組織成員對於組織與個人之間問題點的解決。

 3.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身為培訓者必須要有一個觀念,那就是組織中的問題,不是靠培訓就能解決的。而是培訓所能涵蓋的範圍,大多數的面對面教導未必是最好的方式。所以培訓者就必須跳脫上課的思路,從問題本身來去思考什麼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而要能判別問題前,知識與相關思維就是必要的條件。如果缺少了相關思維,在怎麼變化學經驗或方式都是不夠的,真正的問題是要能促進組織內部的連結與學。

總而言之,對於新的工具或是內容,可能需要實際體驗才能融合在生活中。所以沒有所謂最好的培訓方式,只有最符合組織所需的培訓,而在這之前,組織內部的學認知就是培訓者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所謂的「學型組織」。

 4.優秀同事的成長過程是怎麼來的?

組織內部總是會有些菁英分子,他們的工作慣或方式都被視為標竿。然而,對於我們培訓者,就必須思考這些「內部資產」如何協助組織內解決問題並開創新的績效。

例如,在公司內部有許多優秀的人,他們的成長過程是什麼?這些經歷中參與了哪些活動或專案?培訓者透過這些資訊來統整成組織的資產,因為我們在設計接班人的培訓方案時,就可以透過這些經驗來做為依據,更能實際的結合組織內部的資源、經驗、以及相關的案例。另外一點就是不能全盤把這些能力全部套用,而是要能適合組織、個人的培訓才能保有這些培訓的核心價值。

 

資料來源:痞客邦­­_咖啡加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