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一家之言)教育入手 培育產業人才
- 2021-01-04
新冠肺炎的衝擊,澳門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撼動了傳統的支柱產業,卻加速了新興的電子支付普及化,霎時間改變了澳門經濟結構格局,催生新的生態圈。
然而,由於疫情引致各地實施嚴格的出入境管制措施,對本澳影響尤甚,由疫前單月逾二百億的賭收急速滑落,谷底時月入不到十億元,拖累GDP腰斬一半。內地於去年九月底重啟澳門自由行簽註,但出入境關卡重重,旅客量緩慢復甦,賭收雖已觸底回升,單月收入尚未能重上一百億水平,恢復疫前水平長路漫漫。市場普遍寄託今年下半年,疫苗廣泛注射後,出入境限制能夠逐漸放寬,帶動萎靡不振的經濟。
疫情下,單一產業作為支柱的經濟結構經不起風浪考驗,加快經濟適度多元已不能停留於推廣,需要加強務實操作,在現有範圍中尋求新突破。特區政府除推動會展業、文創產業、中醫藥等新興產業,並以金融業作為突破,發展現代金融業。近年積極推動法律修改以及訂立相應的監管法規,並在科技層面上加快完善,希望以金融業作為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的突破點。
本澳銀行及保險業多年打下穩固的基礎,一九年佔GDP比重逾百分之六,從行業產出、人資條件等已具備根基,但發展證券交易、財富管理、金融分析等新興領域,則不是澳門金融業固有的強項,相關領域的人才未必即時跟上發展要求。當局已制訂培育人才軟硬件配套規劃,鼓勵考取認證、借助區域資源培育人才,以至編製人才緊缺目錄等,引入外援則是其中一個選項解決燃眉,但長遠行業最終倚重本地人接棒,全方位培訓確保行業長遠穩定發展。
產業發展核心是人才,長遠宜從教育入手,從大專院校、甚至從高中課程加入金融業相關的知識,讓金融理財知識深入民心,越多人對金融業有普遍基本認知,越能爭取外界對本澳金融業的認同,更容易吸引內地及國際資金流入澳門市場,為未來的金融業發展奠定根基。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