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一家之言)人才破題 助力復甦

  • 2020-11-17

疫下陰霾未散,最新出爐的施政報告開宗明義,明年將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並“着力振興經濟,扶助中小企業,保障居民就業,穩定居民生活,盡快恢復經濟社會正常發展,切實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等工作,可見經濟任務不比今年輕鬆,尤其要強固支柱產業,才有條件談多元。

誠然“一業獨大”結構不能持續,在當下是社會共識,施政報告亦描繪了適度多元的發展路徑。但要讓產業真正順利起步,市場發展空間、政策、法律與人才配套缺一不可,當中缺乏人才更是困擾澳門多年的老大難問題,疫下情況更為尖銳。

每當談及人力資源需要外援,不管是基層還是專才,必激起社會爭拗,政策寸步難行。如今本地居民失業率攀升至十年高位,政府發揮有形之手,外僱數目銳減逾萬人,但經濟仍然低迷,要求外僱退場還“職”於民的聲音高漲。但當部分行業有回暖跡象,卻苦無人手。是以外僱退場後出現的職缺,能否一對一由本地人補上?想法完美,但現實骨感。特首亦反問:澳門居民是否願意放下身段,投身辛苦的工種?

誠然外僱退場機制有完善空間,但疫下部分工種即使缺人,仍然乏人問津。施政報告在強調保障本地人就業的前提下,罕有提出“協助解決人資”,直面多年困局,而非避而不談,以期找到平衡點。

現屆政府決心推動產業多元,尤其銳意開拓的現代金融業、中醫藥業等,都是技術含量高、專業性強,單單在本澳尋找相關人才,料事倍功半。與此同時,這些在澳門新興的領域,在鄰近地區卻是發展成熟的市場,包括近日深交所計劃建設大灣區債券平台。施政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債券市場,更需借力支撐。

施政報告提出的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和政策,建立公平、公開的人才評分制度和評審工作機制,為產業築巢引鳯,回應多年來各方提出人才不足的難點。政府提出鮮明政策,希望為多年痛點破題,但能否奏效,需要凝聚共識。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