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職場強者的六個標準

  • 2020-09-30

1. 基礎指標的第一個標準: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能力,就是「對於認知的認知」和「關於知識的知識」,簡單來說就是對於自我的認知過程的思考。具有強元認知能力的人,通常表現是學習能力很強,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認知和學習過程很瞭解,能夠在快速的自我思考後產生出優化過的學習策略。
他們對自己的認知能力有較強的管控能力,懂得利用自己的認知能力優勢和已有知識框架來調節和評估新知識的攝入,這些人能夠把新知識很快融入到已有的知識當中。

2. 基礎指標的第二個標準:具有邏輯性的思維跳躍能力
一般的交談過程,通常就是先講 A,再講 B,再講 C,再講 D……當和一些比較聰明的人聊天的時候,或者看其他的聰明人聊天的時候,通常不是一步一步走,而是跨著大步跳的,也就是先講 A,再講 D,再講 F,再講 J……這樣。這種 ADFJ 的交談方式,和前面的 ABCD 的交談方式在邏輯上是一樣的,並不是隨機的思維跳躍,而是一些中間的邏輯步驟,因為交談的雙方都已經提前想到,並且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心照不宣了,所以不需要每一步都講一遍,直接說下一步就好了。

3. 現實指標的第一個標準,是好奇心
一個聰明人,通常是對生活中各種事情充滿了廣泛的好奇的,也正是這種好奇,讓他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新的知識。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再強,如果好奇心不夠,那他也不會去瞭解各種新東西;而如果一個人缺乏對事物的廣泛瞭解,他就很難看到那些自己不理解的東西,也就不容易產生較強的好奇心。
用蘇格拉底的話說,「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4. 現實指標的第二個標準,是用簡單的語言解釋複雜的問題的能力
用簡單的語言把事情說清楚,效率也會提高數百倍。
經常能在包括知乎等網路社區,看到一些專業人士解釋專業的或者技術性的問題,他們會很熱心的花很多時間講問題背後的原理,列出各種外行人很難看懂的公式、推導過程和專業術語,自己解答的很辛苦,讀者大多沒看懂,雙方都不開心。
而一些很聰明的人,很多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深入的研究,而這些聰明人的共同特點是在解釋專業問題時會刻意避免使用別人可能聽不懂的大詞、黑話和專業用語。刻意的選用簡單的語言,至少說明兩個問題,一是說話的人懂得換位思考,能夠從對方角度分析和評價自己的表達,是對於知識的學習具有評估能力的體現;其次,很多專業用語和大詞其實是專家直接溝通的工具,當你面對的聽眾不是專家的時候,你就不能用這些工具「偷懶」,這樣對於說話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對於知識掌握程度的要求也更高。

5. 高層指標的第一個標準,是對於觀點的態度
對待一件事情,要換位思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比如對於自己不瞭解的領域少發表觀點,這其實是上面說到的懂得越多越有好奇心的一種側面體現;還有就是能夠容納不同的觀點,甚至完全相反的觀點,這其實是上面提到的換位思考能力的一種側面體現;還有就是不迷信、不執迷不悟,當新的資訊和證據證明自己原來的觀點是錯誤的時候,能夠改變自己的觀點。

6. 高層指標的第二個標準,是對於別人的態度
「好人」與「壞人」有正確的認識。
一個人是不是善良,是很重要的一個標準。當然,準確的來說,善良並不代表聰明,聰明的壞人多了去了,事實上,想要做一個成功的壞人,也是需要聰明的,不夠聰明的話壞事都做不到太大。
但是「好人」和「壞人」是很主觀的判斷。通常情況下,每個人在自己心中都是好人,連恐怖份子都不把自己當壞人的,他們在自己眼中是自由鬥士和真理的捍衛者,是非常「高尚」的。

所謂的的善良,其實是對於別人的態度,就是說他是否能夠通過分享、輔導、以身作則等方式説明別人改善和提高,達成共贏的局面。幫助別人提高,想想都是極難的,大概是要把前面的五個標準都完成的差不多才能做到。
當然不能排除存在那些很聰明,但是堅持「不但我要成功,而且我要別人都失敗」的人,還是避而遠之吧。

資料來源:儒思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