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有強外援還要有強支援

  • 2017-08-04

2017/8/4

政府引入內地旗艦阿里巴巴助力打造智慧城市,無論是引入概念、技術支援,乃至於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都可以帶給澳門社會期望。但能否取得最佳成效,還看澳門社會的行動力,包括法律法規以至行政程序能否適時配合。

關於智慧城市的定義,即使在全國範圍仍然很廣泛。能夠做到甚麼程度才稱得上實現智慧化,不同城市受制或受惠於不同的基礎條件和技術力量、資源投放。對於澳門人而言,對智慧城市的認知或僅限於電子支付、交通類的共享經濟等。所以,如果要讓澳門人從自身需求出發,提出對智慧城市的要求,恐怕需要頗長的過程。

政府引入內地最強外援阿里巴巴,最直接的好處是可縮短澳門社會摸索構建智慧城市之路。透過阿里巴巴把內地成功經驗嫁接澳門人的生活中,只要過程中處理好制度和文化差異,並在基礎建設推進的過程做好社會教育,應該可以較快速地讓澳門追趕上內地的先進步伐,拉近與鄰近地區在智慧化上的距離。

但是要順利讓內地的成功經驗與澳門社會的現實和基礎接軌,最大的障礙,也可能是來自於現有的制度和社會運作模式。

倘若推行智慧城市過程中需要改變一些資源的投放和分配,政府是否有決心和高效率地去解決一些障礙和社會紛爭?倘若過程中涉及部門之間的隔閡,政府能否由上至下打通跨部門合作的高牆,齊心協力奔向同一目標?遇上落後的法律規章和僵化死板的行政程序,遇上只考慮避免觸碰法律而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的法律意見和解釋,政府是不是可以拿出有所作為的勇氣,表現出與資訊科技匹配的雷厲風行?這些都直接關係到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效。

回歸以來,澳門多少好的發展概念和規劃推行成效欠佳,甚至無疾而終,可總結的經驗教訓是,來自社會的、行政的障礙不突破,再強的外援亦不能發揮其最佳能耐。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