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零售軟服務抵價差硬傷

  • 2017-05-22

2017/5/20

首季旅客總消費按年上升逾一成六,留宿旅客總消費跑贏大市,較去年同期升近兩成。旅客來澳主要開支,離不開購物、住宿及餐飲消費。統計局資料顯示,隨着酒店住房成本下降,旅客在澳消費開支以購物佔比最重,首季旅客購物消費佔近四成四。顯見如何發掘零售板塊,未來仍有大量工夫可做。

隨着旅遊博彩業興旺,部分博企銳意打造大型零售空間,成為拓展非博彩業務的其中一個主要方向。積極引入國際品牌坐鎮,龐大旅客市場亦吸引不少大品牌主動敲門。雖然澳門的零售招牌未及香港“購物天堂”深入旅客心,但不少旅客遊澳時也會趁機“血拼”。尤其遇到新品上市,在旅遊輕鬆狀態下,對價格敏感度減低,激發消費意慾。

如今港澳經營成本並不便宜,縱使都是打着免稅購物旗幟,同樣的進口品牌商品,港澳價格優勢已不多。事實上,落戶港澳的外國品牌專賣店,價格要比一些地區的免稅店貴上幾成,誇張的價差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不少旅客都有豐富外遊經驗,對於內地旅客而言,港澳如今非唯一購物選擇,更多旅客基於匯率價差等因素,直飛產地國“掃貨”,令港澳零售業面臨不小挑戰。

如旅客購物消費最多的化妝品,近日有旅客在北京機場免稅店看到一瓶臉部精華,定價八百元人民幣,港澳專櫃卻定價一千二百五十元人民幣。價差超乎想像,嚇怕旅客。

經營成本高漲,無疑是港澳零售業的“硬傷”。除非市道持續疲弱,舖租、人資成本回落,否則價格“硬傷”看不到“癒合”的可能。既然澳門零售業逐漸失去價格競爭優勢,“硬傷”難免,如何提升服務質素、精挑迎合市場需求、卻非隨處可見的商品,應成為發展路向。其中,走差異化的精品路線,可以抵銷價格“硬傷”;既可為零售業尋求突破口,也適合澳門旅遊城市氛圍。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