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多管齊下管控上樓預期

  • 2017-04-24

2017/4/24

隨着博彩毛收入見底回升逐漸明確,本澳樓市亦相應止跌回升,高樓價、公屋政策、土地供應等一系列議題,再度惹來社會強烈關注及熱烈討論。

高樓價熱議了一段時間,過去兩年樓價雖隨賭收回落,但社會觀感仍處於較高位置,讓人高不可攀。特別去年至今,內地、香港先後為壓抑樓市炒風出台調控措施,澳門反而一動不如一靜,社會要求為樓市“加辣”之聲此起彼伏,“加辣”彷彿成為樓市議題中無可避免的選項。

參考內地、香港,為樓市“加辣”的招數最多祇是冷卻了成交量,樓價依然越升越有,可見“加辣”等行政措施,最多祇能回應民意,遏止樓價作用或微乎其微。特別是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復甦跡象日漸增強,環球經濟有望走出金融海嘯以來將近十年的低增長、通縮格局,市場對經濟前景信心增強,令內地、港澳地區樓市信心更強,希望透過“加辣”令樓價回落或許是一廂情願。

資金泛濫、樓價一時三刻未能回落,公屋成為紓緩住屋問題的主要手段。儘管行政當局開出數萬公屋單位的願景,但距離正式落成依然遙遙無期,特別是不少收回的閒置土地均涉及訴訟,等到司法程序完結,正式收回土地興建公屋,可能要三至五年。期間累積的住屋需求不斷疊加,加上欠缺輪候機制,加劇上樓恐慌。

顯然單靠承諾,無法回應日積月累的住屋需求。不僅公屋供應未有時間表,從偉龍馬路興建公屋引發爭議可見,當局雖見縫插針加建公屋,但沒有整體公屋規劃,社會不放心亦衍生更多問題。

樓市是房屋政策中的重要一環,但解決居住問題不能單靠私人市場,政府必須有所作為。土地供應、公屋興建時間表、申請制度、樓市規劃更要完善,形成長效機制,增加公共房屋、私人房屋的透明度,管控居民對上樓預期,才能逐漸緩解日積月累的“上樓荒”。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