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速食時代,我們更需要對招聘的專注

  • 2017-01-05

在這個速食時代,什麼都在快速改變,這也迫使我們不得不為了順應這種變化,始終在不斷的快速前行。或許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變得浮躁,害怕等待、害怕失去,有些則變得更為焦慮。

就在上個月底,業內好友Z從甲方招聘經理崗位上裸辭了,理由非常簡單直接,在上家企業招聘做了2年,已經沒有挑戰了。在他看來,這家企業目前每年招聘人數穩定,招聘週期穩定,接下來只要管道維護好就可以了。他渴望的是不斷增長的招聘人數而出現的新挑戰……

在很多招聘管理者看來,這樣的辭職理由可能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當其他招聘管理者還在感慨招聘難做的時候,這樣的企業是多麼的令人羡慕。出現這樣以招聘量為最終目標的兩極分化,實質上都是對於招聘的片面理解。把人招到位並不是招聘工作的全部,而只是招聘實施的結果。

以結果為導向有什麼不對?

當然沒有什麼不對,不可否認,做招聘一定是用資料和結果來說話的,但是只關注結果不關注過程的人力資源管理,往往容易出現本末倒置、流程失控等非正常情況。就像現在做人力資源的,可能80%以上都或多或少的接觸過招聘。從最初的篩選簡歷、電話邀約到組織安排面試,所有的過程其實都是招聘,但只有這些還不夠,因為這些只是在招聘具體的執行細節,而我們現在卻疏忽了對於招聘的統籌規劃。

統籌規劃?或許有些人會嗤之以鼻,這和我有什麼關係,那是老闆和領導的事情,我只負責招聘,我的KPI並沒有這一條,而只有招聘週期、空崗率、到崗率、招聘預算執行率等這些冷冰冰的數字。甚至一句“一名成功的HR:98%是對人性的理解,2%才是專業”讓多少人力資源管理者感慨,專業是多麼的無足輕重,可是,真正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會告訴你,這話說反了,因為能幫你實現業績的,正是你的專業能力,人情只是讓你能更順利的完成而已,如果一開始方向就錯了,你再努力,都只是徒勞。

那關於招聘,到底還有哪些能做的呢?

這樣的疑問,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問。其實,招聘的內涵很廣,為什麼我們會只是關注在把人招到位,因為我們往往只是聚焦眼前最緊迫的任務,卻忽視了更長遠和更系統性的問題,我們的視野、我們的格局,限制了我們探究問題真相的能力。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說,能在最合適的時機招聘到最合適的人,絕非立時三刻能實現的,是需要通過有效的人力資源規劃進行推演的。我們容易陷入的惡性循環在於關注招聘的數量,而忽視招聘的品質;在意招聘到崗情況,而非人崗匹配度,這些,都讓我們始終被動的在進行招聘,而沒有實現主動出擊。

比如,說到招聘簡歷的來源,如果還是固守著被動的網路投遞、期待著獵頭推薦,那真的是落伍了。在互聯網時代,人才的稀缺性越發明顯,招聘管理者不得不站在更為前瞻性的角度去主動物色候選人,有一個概念是“像獵頭一樣做招聘”,就是讓招聘能具備類似獵頭的人才尋訪能力。包括最近多篇熱文提到的“內部推薦”,也是不錯的人才供給管道,如果真的能有效落實,也能大大降低人才招募成本、提高招募成功幾率。

另一方面,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進行戰略性的人才佈局也是招聘必須面對的問題,年度人才盤點、年度人力資源供求預測都是不錯的管理工具,也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到的新話題。與傳統的粗放型管理不同,精細化的招聘管理更聚焦在候選人本身的能力素質上,更講究與戰略的匹配性,更關注與企業文化等軟環境的適應性,更推崇通過人才測評進行潛力/能力評估,這些,都是招聘管理者所能提供的高附加值的崗位貢獻,還不包括在招聘預算控制、招聘管道優化、招聘供應商年度評估、年度招聘複盤等常規工作。

那麼說完這些,你是否還覺得,招聘真的只是招到人那麼簡單?

借用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一段話: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簡而言之,那時跟現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級來形容它。

作為招聘管理者,在這樣的時代,不要抱怨,不要氣餒,即便在最艱難的環境中,我們依然要保持樂觀,堅持信念,真正能讓招聘做出特色,體現招聘價值的,一定是源於你對招聘的持續付出。沒有任何一種成功是偶然的,也沒有任何一種失敗是註定的,所謂的痛苦,只是你在承受著這個時代所賦予你的責任與使命。雖然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但也無需因此感到焦慮,唯有不負初心的堅持與專注,才能真正實現最初的夢想。

Copyright@中國人力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