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粵水產合格率不足七成

  • 2016-05-04

2016/05/04

來源:澳門日報

粵重拳開展水產品安全 質量整治

非法添加化學增色劑搞靚賣相

粵水產合格率不足七成

【本報記者廣州三日電】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佈,近期對廣東餐飲服務環節水產品開展了專項監督抽檢,結果發現合格率偏低,存在非法添加化學增色劑、濫用藥物等問題。除陽江、潮州以外,其餘地市包括順德區,均有檢出不合格,汕頭、珠海、梅州、肇慶、河源、東莞、江門等市,檢出的合格率低於百分之七十。

約談逾百家企業

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人稱,今年一至二月,廣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全省廿二個地級以上市(含順德區)餐飲服務環節水產品開展了專項監督抽檢。是次抽檢主要以經營水產品比較多的大型餐飲服務單位為重點,以多寶魚、桂花魚、鯽魚、鱸魚、黃骨魚、大頭蝦、明蝦、羅氏蝦、花甲、蟶子等為重點品種,重點抽檢項目為孔雀石綠、氯黴素、硝基夫喃代謝物等獸藥殘留。

行動中共抽檢水產品三百六十批次,涉及經營企業一百三十五家。經初檢和複檢後,其中合格二百六十三批次,不合格九十七批次,合格率為百分之七十三點○六。同時,抽取水體樣品一百二十三個,水體樣品檢出十二個批次,檢出率為百分之九點七六。為此,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廣州舉行了部分水產品經營者約談會,約談卅五家水產品銷售企業和七十六家經營水產品的餐飲服務單位。

流通環節重災區

廣東省食安辦副主任、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吳聖明表示,是次抽檢發現在流通環節水產品樣品有近五分之一不合格,餐飲環節有近四分之一的抽檢樣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中主要檢出了孔雀石綠(含隱性孔雀石綠)、氯黴素、夫喃唑酮代謝物AOZ等禁用藥物,情況不容樂觀。

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對餐飲企業抽取水體樣品,發現大部分都沒有添加藥物,只有小部分餐飲企業在水體中加入少量的氯黴素,檢出率為百分之九點七六,由此可見違禁藥物的主要來源不一定是餐飲企業的主動行為,可能是水產品在生產和流通環節中帶入。

當前,廣東水產品流通渠道層次多且結構複雜,水產品交易及周轉次數頻繁。在運輸環節,經營者為減少水產品的病害死亡,往往違禁用藥;在批發零售環節,有的為了賣相更好,甚至使用甲醛等有毒化學防腐劑和孔雀石綠等違禁化學產品;在餐飲環節,也有人使用違禁藥物,追求水產品賣相新鮮。

近期將全面整治

現時,廣東選擇了一百家農貿市場、一千一百二十七個食用農產品的批發零售市場來開展快檢工作,主要針對蔬菜和水產品。在農產品的監管當中,發現最主要風險是來自於蔬菜和水產品。水產品主要是鮮活的魚、貝類、蝦和蟹,快檢項目主要是獸藥殘留和非法添加。根據要求,綜合性的批發市場每天抽檢水產品樣品不少於三個;水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少於一百戶的每天抽檢樣品不少於十個;大於一百戶的每天不少於二十個;零售菜市場,每個月水產品抽檢樣品不少於十個。

廣東加強監督抽檢,相關的監管處罰,今後將更加嚴厲,將加重行政處罰。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