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別讓人資競爭未打先輸

  • 2015-01-26

2015/1/25

來源:澳門日報

 

多年來,人資問題一直困擾各行業,在尚未有最佳解決方法出現前,只能繼續向外求。但外僱數量越多,社會的反對聲音就越大。勞方為保本地人飯碗,堅決反對再輸外僱;資方卻無奈請不到本地人,唯靠外僱支撐運作,雙方各有立場,一直僵持不下。

要解決人資問題,不妨先糾正本地人過份“依賴”的想法,以令他們主動提升競爭力,加上政府力推產業多元化政策,發展前景一片光明,有望令本澳學生回流成為職場生力軍,補充澳門人資力量。

人力資源可以自給自足,當然最理想,惜澳門人口規模有限,供不應求。單憑現有本地勞動力無法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大企“樹大好遮陰”,人資吸附能力較強,中小微企長期陷入“請不夠人”甚至“請不到人”的困境。小城每年仍接待數千萬旅客,令餐飲、零售、清潔等需要大量人資配合的行業面對更大挑戰,旅遊城市的服務行業人手不足,服務質素該從何談起?

外僱加入,成為紓緩人資的“解藥”,但住房、交通等壓力相應加劇,不少本地人以不同方式向政府表達不滿,埋怨外僱令本地人就業岌岌可危。

人資分配不均,政府責無旁貸。近年在外地求學的本地生有外流趨勢,畢業後寧繼續留在當地就業,拒絕回澳工作,主要原因認為澳門產業結構單一,“冷門”的學科難在澳找到對口工作,與其“學無所用”,不如留在當地發展,以致回流澳門的人才買少見少。

無論是吸納外地專才或在外留學本地生回流,都必先需要一個具發展前景的氛圍。政府近年雖致力推產業多元化,但仍需讓年輕一代看得到在澳發展有前途,才能吸引他們投身賭業以外的眾多行業。

長期慣於躲在保護傘下的本地人,擔憂被外僱“搶飯碗”,因自知能力經不起競爭。在地球村人才互通的時代,有能者居之已成定律,總不能因害怕競爭而阻截人才進入,從而拖垮整個城市的發展步伐。

澳門人才發展的困局,在於高不成低不就。經濟高速發展、人力資源緊張,各行業的薪酬待遇均飛速發展,部分低下的工種,如今澳門人已不放在眼內,但自身的條件又未能勝任較高的職位。要突破樽頸位,就要無懼競爭,唯有自我提升,才能實現向上流動。

本地人資質素有待提升是事實,此時更需要重新調整思維,把握時機自我提升,加上有“本地薑”的絕對優勢,有條件與外來專才競爭,切忌未打先輸。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