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錢不是薪酬的唯一解釋
- 2014-09-16
一提到薪酬,絕大多數人想到的就是錢。老朋友相互攀比子女工作,開口問的也是每月能拿多少錢,似乎錢就可以定義一個人工作的好壞。可是我們也常看到“高”工資的崗位頻繁換人、“低”工資的崗位長期穩定,“高”和“低”也並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決定是否選擇或繼續從事一份工作時,一定是綜合權衡。那到底什麼是薪酬,如果連這個問題都沒搞清楚,又有什麼資格去評價其優劣呢?
不同國家對薪酬有不同的理解。在美國,compensation(薪酬)等同於付出或工作所換來的工資和福利之和。在日本,kyuyo(薪酬)指給予某種東西,有地位高的人施捨的意味;現在日本試圖用hou-syu來代替kyuyo,因其與上級無關。在捷克,plat(薪酬)來自於platno,指亞麻布或帆布,因亞麻圍巾曾是此地區的貨幣。在中國,薪酬是以木和水為基礎,意味著提供了生活必需品。薪酬在不同的國家原有不同的含義,但隨著全球範圍內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普及和交流,人們的看法越來越趨同。Gerge T. Milkovich和Jerry M. Newman(1984)認為,薪酬是指雇員作為雇傭關係中的一方所得到的各種貨幣收入,以及各種具體的服務和福利之和。此觀點簡單、明確,被人們廣泛接受。
根據以上定義不難理解,福利屬於薪酬,是薪酬體系的一部分。但由於福利的地位日顯重要,一些學者開始對其單獨研究。為了突出其重要性,一些學者稱此規劃為薪酬福利規劃,但避免混淆,作者採用薪酬激勵規劃。
過去將直接經濟報酬等同於薪酬,而今此概念已擴展,薪酬成為直接經濟報酬、間接經濟報酬和非經濟報酬的綜合體。並且,間接經濟報酬和非經濟報酬在薪酬中所占比例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隨著人們工作生活品質的提高,非經濟因素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從古典經濟學理論到現代經濟學理論,一步步推進了薪酬管理的發展。薪酬管理的實質是制定薪酬數量標準,評估、控制及調整薪酬水準和薪酬比例。
薪酬包括直接經濟報酬、間接經濟報酬和非經濟報酬。直接經濟報酬以現金的形式支付,如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激勵工資等;間接經濟報酬是以福利和服務的方式支付,如養老金、醫療保險、住房補貼、帶薪休假等;非經濟報酬不以現金或間接現金支付,如雇傭安全、學習機會、尊重、授權等。
薪酬主要有五種形式,即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激勵工資、福利和服務、非經濟薪酬。基本工資是雇主支付給雇員完成工作的基本現金薪酬,反映工作或技能的價值,而不考慮員工之間的個體差異。績效工資是基本工資之外增加的薪酬,隨著雇員業績的變化而變化,是對過去工作行為和工作成績的認可。激勵工資也與工作業績掛鉤,但與績效工資不同。績效工資側重於認可過去的業績,激勵工資偏重於影響員工的未來行為;績效工資一般會加到基本工資上,是永久性地增加,而激勵工資是一次性的付出。福利和服務是間接的經濟報酬,組織將現金轉變成其它形式給予員工,包括休假、服務和保障。非經濟報酬與直接或間接的現金形式無關,但已成為薪酬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與其它薪酬形式相提並論,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Copyright@中國人力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