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政策力度不足 聊勝於無

  • 2014-04-04
Other_Default_1

2014-4-4

來源:澳門日報

 

澳門社會走在產業多元路上多時,不同時期有不同政策措施介入,希望能彌補投資環境不足,推動不同行業步上發展正軌。但是不管逆境、順境,政策與投資者、市場的互動始終未讓社會感到滿意,中間到底缺少了甚麼?

無疑,客觀環境為多元發展帶來缺憾和制約不少,資源總是處於短缺狀態。逆境時困難更大,企業或缺乏資金、市場,投資很難求得理想回報。當投資者普遍對前景缺乏信心,政府和措施很難對市場產生鼓勵作用。

順境時亦有新困難,但畢竟是另一番光景。看最近本版發掘和報道的創業個案,投資者初始資金明顯豐厚,畢竟是社會更富裕了。即使是初次創業的年輕人,亦動輒投放百萬元,而且不少是靠打工積攢。

創業自籌資金充裕,另一個角度證明經濟高速發展,社會財富有效分配,至少有一部分人富起來。但同時讓政府的三十萬元創業資助相形見絀,不得不重新審視社會人士所指,三十萬元創業資助杯水車薪,不但較難起到輔助創業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陷阱。

有創業調查研究顯示,創業夭折率高且多在早期。一方面創業者需要摸索,業務要走上軌道有一個守的過程。如果沒有足夠經驗和資金捱過這段調整和適應時期,企業難免要倒閉收場。三十萬創業資助,如果誘因作用大於讓企業維持經營,對許多創業者來說,不啻是個走向倒閉甚至負債的陷阱。

故隨着創業基金施行了一段時間,各方面可以好好審視一下政策,尤其要比較其他地方對資助金額和條件的規定,看看是不是能得出政策效益的差別。透過創業資助,以至於過往許多扶持行業發展的政策,其與市場的距離乃至於企業發展需要的距離,會不會就是許多政策始終無法徹底改變營商環境,無法達到讓人滿意的產業多元效果的原因?

雖然政府資助政策無法完全對抗客觀環境,投資者也不能單靠政府資助“白手興家”,但政策措施倘沒有達到能產生應有效果的力度,或者配合基礎設施不足,也只能聊勝於無。

毫無疑問,社會對於公帑運用有着高度戒心,這是公民社會的進步,但亦難免讓公帑投放畏首畏尾,從而影響了政策效益。博彩稅收年年遞增,政府庫房已有三千億元之鉅,但一些發展瓶頸遲遲無法解決。產業多元和社會各階層自由發展是同一概念,如果政策不力,到頭來是公衆得益還是損失?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