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一家之言)灣區人才競爭開放為上

  • 2019-02-20

2019/02/20

政府致力推動經濟多元,一方面分散一業獨大風險,另一方面為澳門多元人才提供發展基礎。近年新興產業發展漸見苗頭,會展、文創產業起步,但離市場化運作言之尚早,收益產出未成正比。考慮發展前景,部分多元人才會主動外出尋求機會,亦有選擇加入公務員、博企,尤其公務員年年加薪,“鐵飯碗”仍是不少澳門青年的理想志向。

澳門社會穩定安逸,“鐵飯碗”編制下,不少青年欠缺居安思危意識,競爭力低下。另一方面,習慣處在舒適圈,也不利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經濟單一、產業單一素來是澳門痛點,產業多元發展與培養吸納多元人才密不可分。產業與人才是雞與蛋的問題,取得平衡同步發展絕非易事。

有中小企及青年創業者反映,澳門勞動力缺乏,人才少之又少,科創型初創企業招攬人才,除要與博企爭人,更要與政府部門競爭,資源差距巨大,結果高下立見。由於市場、人才限制,創業者開發項目備受掣肘。政府早已推行精兵簡政,但公務員隊伍卻因為社會發展需要而不斷膨脹,有必要重新審視成效,加快推進行政電子化進程,釋放或減少吸納人資,改變年輕人心態及鼓勵人才投入多元領域,尤其灣區未來可能性無限。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千呼萬喚始出來,澳門目標“一中心、一平台”,與國家定位相符。綱要內容涉及科技、旅遊、金融、青年創業等,人才方面提出支持澳門加大創新型人才和專才引進力度,進一步優化提升人才結構,探索採用法定機構或聘任制形式,大力引進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可以預見,未來灣區人才流動更便利,開放程度更高。人才引進為澳門多元發展提供基礎,政府應積極配合規劃制訂配套措施或鬆綁法規條例。社會上尤其年輕人更應持開放態度,讓日後發展有更多選擇。不論創業、投身多元領域,均將面對不同市場及環境,提升競爭力、更好裝備自身,必不可少。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