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ategory
Hot Tags
News Detail
(一家之言)投客所好 開拓消費空間
- 2019-07-15
2019/7/13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如何融入大灣區成為熱門關鍵詞。但有不少企業認為需在澳門打好根基,待業務上軌道,甚至創建了自身品牌,才有條件、有能力“走出去”。故在多數人把目光投放在大灣區之時,如何更好地在本澳拓展市場空間,也成為一門功課。
大灣區的規劃,把廣東省九個城市及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緊緊綑綁一起,本地企業要搭上政策順風車,可以從部分數據中看出發展苗頭。
據統計局網站提供的大灣區數據,今年首五月來自大灣區的旅客接近七百五十六萬人次,較去年同期的六百一十四萬人次,增幅達兩成三,這多少受惠於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帶來的龐大客流。由於這批因大橋熱的旅客消費模式與一般旅客有差距,故旅客大幅增長卻無助刺激需求形成強烈落差,為旅遊、零售、餐飲等消費行業澆了一頭冷水。加上外圍經濟前景不明朗,本地經營成本高、人資短缺等營商問題,令眾多企業對生意持更審慎的態度。
然而,有危亦有機。龐大的客流,應當可以創造相應的商機,關鍵在於如何開發。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到,以港珠澳大橋入境的港客,今年首五月逾三百萬人次,佔大橋總體客量的四成,這支客源隊伍不容忽視。
事實上,香港購物種類豐富,港客素來較少在澳購物,但卻可以從推出只此一家的特色產品,以至創造差異化的消費體驗,吸引旅客關注,為旅客創造消費誘因。
去年有一項關於港人消費模式的調查顯示,港人傾向享樂式消費,當中提到有百分之五的受訪者每天都會花費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的產品。一方面說明社交媒體已滲透到日常生活,加上購買“網紅”產品拍照上載,可展現“生活美好”的一面,故不少港人樂此不疲。
本地企業在針對開拓港客消費市場時,更應從“討好”角度考慮,除了透過“打卡”的必備體驗吸引到店消費,也可以從提供個性化產品方面着手。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