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陪月員:溫故知新用心照顧

  • 2013-07-01

2013-6-28

來源:澳門日報

 

 

初生嬰兒哭鬧,總叫不少新手父母迷惘,儘管事前飽讀數十本育嬰書,難免也有手忙腳亂的時候。近年本澳不斷培育陪月員,她們陪伴新任媽媽與初生寶寶,度過分娩後一段辛苦而重要的日子,乃不少現代女性的“良師益友”。但作為陪月員,又有何苦樂?

投入角色盡力發揮

坐月是我國傳統習俗,即使時間已進入廿一世紀,坐月也依然是獨有的產後文化。隨着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對於坐月的重視與需求反而更勝以往,產婦們對利用坐月期間調養身體也都寄予厚望,陪月員便應運而生。

經過“陪月員培訓課程”及婦聯教育培訓中心的職業配對,已有學員投身陪月員行業。據從事陪月員工作的學員表示,大部分產婦最擔心的不是自己的身體狀況,而是憂慮不懂照顧初生嬰兒。在服務僱主家庭時,要克服彼此間的生疏隔膜,盡快投入有規律的工作中;加上初生嬰兒是一個個體,既要掌握脾性特點用心照顧,又要關注產婦產後的身體復元,還要視乎產婦是順產還是剖腹產,準備餵哺母乳還是飲用奶粉。若處理不當,會使產婦難於適應,因此要掌握好傳統和新興的照顧護理知識。

當陪月員還要像一個演員般投入自己的角色,盡力發揮角色應有的表現。皆因僱主家屬及親友隨時隨地都會監督工作,很多場合中分分秒秒都會受到考驗。

首批“陪月員培訓課程”畢業的學員楊淑瑜坦言,雖然過去有照顧小朋友的經驗,但都是父母教落,早已不合時宜。經過一系列的培訓,吸收照料初產婦、幼兒知識尤其是醫療方面,大大增加了入行的信心。

滿足要求責任更高

作為一名專業陪月員,必然要滿足僱主的照料要求,負起的責任更高。“記得前僱主(初產婦)出院後,其母親稱要依傳統進食薑飯,但此舉祇會引致產婦出血。我唯有利用學到的醫護知識,多花唇舌解釋,讓對方接受。”

陪月員的服務時間多為一至兩個月,楊小姐因照料工夫做足,首名僱主渴望她能繼續服務,但為了調整心態,審視自身不足而婉拒。其後,她又擔任了另一家人的陪月員。總結兩次經驗所得,楊淑瑜明白到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需要,照顧方式亦要隨之改變,故自身會不斷上培訓班,時刻重溫課本學到的知識。

融入家庭工作愉快

同是首批畢業的學員呂玉珍,本為家庭主婦,但因喜歡照顧小朋友,曾參與社工局的寄養服務。坦言初期因怕陌生人,曾有放棄涉足陪月界的念頭,後經教學人員鼓勵,加上又想利用學到的知識幫助產婦,紓緩對方壓力,便放膽一試。

她稱:“入行後才發覺自己諗多咗,明白到祇要肯與服務對象溝通,很快便能融入其家庭,工作十分愉快,增加了照顧嬰兒的信心。”

事實上,為產婦預備飯菜和滋補湯水,讓其身體復元得好,同時看到初生嬰兒健康成長,並獲僱主讚賞和感激,是對工作的一種肯定,更是陪月員滿足感的來源。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