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開放思維 扶助上樓

  • 2014-05-22

2014-5-22

來源:澳門日報

 

樓價高企、置業難早已成為社會問題。政府近年想方設法要解決居民的居住和置業問題。繼“萬九”公屋後,最近計劃推出“置安居”,希望作為公屋和私樓的過渡。本澳土地資源緊張,要解決住屋問題,應該再開放思維,才可貼近市場需要。

內地房地產近年不斷升溫,年輕人買樓困難,近日網上熱傳多張有關各地工資、房價及買樓“痛苦度”地圖。其中《中國買房痛苦指數地圖》結合各地人均月收入及商品房平均價,以八十平方米單位為標準,繳付三成首期,以供樓人不吃不喝需要儲蓄多少年來界定買房痛苦程度。

儲蓄一年至四年屬輕度痛苦,五年至八年為中度痛苦,長達九年或以上的屬高度痛苦的紅色級別。當中內地被列入高度痛苦的城市共六個,北京需儲錢十三年、廈門十二年、上海十一年、深圳十年,南京及杭州亦要儲錢九年。雖然經濟因素不同,但指數顯示港澳台居民買房儲首期,香港要十九年,澳門十四年,台北九年。

有關網站雖無公佈統計方法或評定要求,但數據已吸引全國網民關注。其中以澳門人平均工資為八千五百元人民幣、樓價每平方米五萬八千五百元為計算基礎,數據無疑滯後。現時本澳收入中位數為一萬三千元,樓價平均成交價每平方米近九萬元;新盤價格每平方米更已逾十萬元,以當年樓價計算不吃不喝十四年才可儲夠首期。現時首期動輒兩百萬元,非一般居民可負擔。

早前公佈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根據房價收入比、環境生態等指標綜合分析“宜居城市”,澳門排名由去年的第二,跌至今年十強不入。樓價高企、生活壓力大增,宜居度大減,敲響了警鐘。

政府最近就“置安居”計劃作公開諮詢,很多社會意見關注到“置安居”計劃與經屋概念相若,多推措施意義不大,且計劃選址新城填海區,即居民上樓估計要等很長一段時間。再者,“萬九”公屋讓很多居民等上十年,新計劃會否重蹈覆轍,備受關注。政府研究措施時,可從更多角度考慮,除了實際提供居所,仍有很多方法可協助首置者“上樓”。

當前衆多辣招中,樓按貸款成數影響較明顯,居民首期負擔大增,適當放寬首置樓按比例,對扶助首置作用顯著。內地面臨樓市放緩調控不放鬆,但人行亦呼籲銀行放寬首置信貸,助更多人解決居住問題。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