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鏡湖護院:培育人才填缺口

  • 2021-04-29

五月是護士共享光榮的時光,五月五日和五月十二日分別是國際助產士日和國際護士節。鏡湖護理學院作為本澳護士搖籃之一,一直致力向更專業化發展。現時本澳每千人口有三點七名護士,仍未達社會需求,冀能盡力填補缺口。

該校教學部主任伍慧兒表示,自回歸開始,護理教育變化甚大,由學徒制演變為有系統的高等教育。以護校為例,由於沒有大學背景,慢慢提升為一所獨立高等院校,所花氣力可想而知,主要是學校有決心提高教育水平。

國際評審增認受性

伍慧兒稱,當時引進鄰埠課程框架去設計課程,再透過國際評審方法使課程更有認受性,去年亦邀請國家教育部的評估中心審視課程。希望學生畢業後,能站更高、更遠位置,在國際和國內都有立足之地。

回想以往學徒制在班房的機會很少,透過工作換學習時間,日日在病房做到識為止,“問人哋就講多啲,唔問就跟住人哋做”。現時理論要求高很多,基礎醫學知識,無論從解剖、生理、病理等,再學護理的學科。在課堂上,學生會透過真實個案和模擬機器學習,最後才到臨床實習。

澳門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現時護士數量仍未能達到社會需求,護校會盡力補充缺口,強調不能盲目招生,要保證教學質量和護理水平。引述數據指出,澳門現時每千人口有三點七名護士、多年前澳門定下目標於二○二○年達到每千人口要有四名護士,遺憾現時尚未達到。國際經貿組織顯示,全球平均每千人口有八名護士。歐美部分國家更有每千人口有十二至十六名護士等。

科技教學互動有趣

教學部助理主任張栢菱表示,在現今發展飛躍的社會,學生從小就生長在各式數位產品的世代,過去教育模式已不能滿足新一代學習需求,課程中需要更多體驗、互動與趣味。從前傳統課室的被動聽課模式,現在已經被“翻轉課堂”、“慕課”逐漸取替。

從前面對塑料模擬病人練習護理技術,現在已經被有呼吸心跳的機械模擬病人、虛擬病人所取代,教學與以往不能同日而語,仍慢慢會朝向更多科技元素發展。雖然在備課時要投入更多努力,但看到學生進步,亦感到值得。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