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釋銀髮勞動力 人資破困

  • 2017-07-06

2017/7/6

本澳各行各業都面對人力資源緊張,縱使經濟調整,失業率亦不高於百分之二。面對全球人口老化,如何釋放更多勞動力,相信是各行業關注的方向。

澳門人均壽命八十二點二七歲,全球人均長壽榜排行第二。居民壽命延長,除完善安老政策,部分有心有力的老人可能仍想繼續工作,如何做好職業配對和相關保障措施,與未來就業市場有重要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對長者作出的分類,比大眾想像更細緻,長者按年齡分為三類:“青老人”、“中老人”和“老老人”,其中六十五歲至七十四歲仍算“青老人”。“青老人”是社會慣常忽視的活躍群體,他們外表及體力並不顯老,也願意重新投入人力市場。

其他國家如新加坡,積極鼓勵長者接受職業訓練,並推動企業招聘退休人士;日本則計劃把退休年齡從六十五歲延遲至七十歲;美國有不少企業選擇彈性工作時間及再培訓,以挽留及招聘年長員工。香港早年推出長者就業支援計劃,協助長者和僱主配對合適工作。

社會普遍都有錯覺,提到長者就業祇想到清潔保安,其實社會上有大批高學歷退休人士,如會計、護士、物理治療師、工程師、市場推廣專家等,如可善用銀髮人才庫,有助紓解企業長期缺人問題。

例如零售業,不一定所有職位都需要長期站立,或面向年輕客群。以品牌鐘錶店為例,聘請資深長者,可向客戶講解品牌歷史以至不同系列的特性,適合高端市場。餐飲業聘用長者的工種亦不限樓面和收銀,酒吧亦是銀髮工來源。鄰地有酒吧聘請長者,並非當酒保或啤酒推銷員,而是擔任品酒專家,與酒客解釋不同食物與酒類的配搭。

企業祇要稍稍變通,轉換用人角度,自然可為人資緊張的困局找到出路。不少長者人生閱歷豐富,可為企業增值。鼓勵老年人就業,對長者、企業及社會是三贏局面。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