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輸入性通脹難紓緩

  • 2016-06-02

2016/06/02

來源:濠江日報

不經不覺間,高通脹在本澳已延續6年時間,期間「破三破五再破六」,澳門物價直逼世界前列,尤其是樓價和鮮活食品價格長期高企,廣受坊間大眾關注。不過,近期消費市場久旱逢甘雨,本澳通脹率降至3.02%,雖然仍「破三」,但已經相當難得,創下了5年半以來的最低紀錄。當局上周公佈,受多個因素影響,本澳通貨膨脹進一步放緩,4月份錄得按年通脹率3.02%,較3月份下降0.29個百分點,是自2010年8月以來最低。 本澳鮮活食品大多由內地供應,因此通脹情況與輸入性密切相關。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內地4月份按年通脹2.3%,與3月份相同。不過,需要關注的是,4月份鮮菜豬肉價格上漲幅度較大,貴價菜由春節一直延續至4月份,而肉類價格更是「暴漲」。當局公佈的數字顯示,4月份鮮菜價格按年上漲22.6%,影響通脹率0.56個百分點;畜肉類價格上漲20.1%,當中豬肉價格上漲33.5%,影響通脹率約0.75個百分點。 物價高企,影響本澳民生綜合水平。

有議員關注居民的收入最高和最低階層差距明顯,在高通脹和高樓價等因素下不斷擴大;要求當局說明本澳鮮活食品批發價和零售價相差甚遠的原因,並交代有何措施減少食品批發和零售市場中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期望出台實質性措施,減低輸入性通脹對民生及經濟的影響。有關輸入性通脹的提法,現時當局趨於模糊,過往甚至一度因為究竟是輸入性抑或是內需拉動性,官員說法不一,現時較具普遍性的說法是「綜合性」。雖然當局未有就本澳通脹性質準確定性,但因應鮮活食品大多由內地供應,本澳通脹與輸入性密切相關。

當局仍須正視輸入性通脹為本澳市場帶來的沉重壓力,在輸入成都蔬菜之後,可再度引領業界四出開拓貨源,為紓緩本澳通貨膨脹盡力。 食品價格小組成員日前出席時事節目,仍然是不改初衷,重點強調「格價」,目標是「活豬」。

當局指出,小組已掌握活豬零售環節成本和銷售資料,會適時公佈,讓市民掌握價差客觀評估,讓有意加入市場的競爭者評估從事該行業可獲的收益,促進競爭從而調節價格。當局分析了近4個月瘦肉零售價格數據,發現不同街市之間的價差有3成,不同街市和超市價差達1成3至4成7,本澳街市和珠海價差達6成4至逾1倍,呼籲消費者可視乎數據作出精明選擇。

回想過往當局承諾「打擊不合理抬價及市場壟斷行為」,市民期盼價格小組以雷霆手段規管市場壟斷,不過,歷經數年施政實踐,得出的結論是,價格小組僅有「格價權」,因此跨部門協作形式組成的價格小組淪為「格價小組」亦在所難免。輸入性通脹仍然是本澳通脹的主因,因應經濟負增長,通脹卻仍然高企的現狀,特區政府可研究向市民派發消費券,既可協助居民對抗通脹壓力,惠及坊間大眾,又能提振社區經濟活力,拉動本地消費,可謂一舉兩得的雙贏措施。

Copyright@濠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