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ategory
Hot Tags
News Detail
輸入外地人才須人性化
- 2013-05-10
2013-5-10
來源:澳門日報
關於輸入專才與讓外地生申請留澳工作,理性思考上,社會各方已有共識,無論是實際需求還是長遠的提升競爭力,澳門確實有需要補充各方面人才。從主觀角度,擔心澳門人飯碗受影響始終是最難繞過的一道坎。但政策思考僅僅建基上述兩方面遠不足夠,很可能導致有政策無效力。
其實澳門一直有類似輸入專才的做法,即技術移民,只要就職公司肯代為申請,七年之後便可取得居留權。問題是人才要被公司綁七年,工作條件如意還問題不大,否則就要耗費七年時間。澳門居留權是否值得有能力的人耗費七年時間,這是一個很大的疑問,所以有關政策這麼多年,引進人才很有限。
外地生留澳工作也有類似問題,雖然現在也有一些迂迴的途徑可以讓小部分外地生留澳工作。為甚麼是小部分,而且高材生很少留下?法規法律是其中一個限制,更重要的還是發展空間和機會。專業性強或能力較高的學生,一定會有更好更多的選擇,在主客觀條件下,澳門都不是這些學生的第一選擇,這也是澳門留不住人的原因之一。
澳門社會在思考制訂輸入人才政策的時候,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對本地人的保護上。要減少政策對本地社會的衝擊無可厚非,但完全不考慮外地人的發展和生活需要,首先導致政策非人性化,最終亦導致缺乏效力和吸引力(除非這是澳門社會刻意要達到的效果)。
首先在意識上,從外勞到外僱,稱謂總算中性化,否則更帶有嚴重的歧視,但很多專業人士都無法面對,顯然,這不是一個歡迎人才的態度。其次,新修訂外僱法限制了外僱轉職和升遷,雖然顧及了本地人的利益,但完全漠視了外地人也要發展和向上流動的需要,有能力和才幹的怎麼會願意留下來,犧牲自己的職涯進程?澳門對一流人才怎麼會有吸引力?
再有,社會上很強調外僱的退場機制,有進有出的考慮可以理解,尤其澳門曾經在金融海嘯經歷過大企業裁員,總擔心一旦經濟逆轉,本地人飯碗首先被摔破。但普遍的短期工作心態,已經造成澳門社會出現架空和疏離的階層,他們無法融入社會,也不會以澳門為家。要知道這部分人為數不少,當澳門外僱人數已經高達十萬,甚至向更高數字邁進的時候,這難道不會在長遠造成澳門的社會問題?
澳門需要外地人才的支援,維護本地人的正當權益也很重要。但如果澳門社會對待外來人士僅僅是“拿來主義”,這樣的心態必然會埋下排外及不和諧的伏線。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