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ategory
Hot Tags
News Detail
議員倡統籌師資育職技人才
- 2014-04-29
2014-4-29
來源:澳門日報
議員麥瑞權指出,低層技術人員無法向上流動,是職業技術教育長期缺位造成。他不認同政府以社會對職技教育認受性低為藉口,拒絕開辦職業技術培訓學校;重申多元人才培養與打破單一產業互為因果,政府應以產業為導向,長遠而言成立培養技術應用人才的職業學校,短期內建議政府統籌師資和知識產權,培訓本地僱員。
政府輕視職技教育
“五 · 一”勞動節在即,麥瑞權指出,中國工人在一九二○年首次慶祝節日時提出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教育的“三八制”要求,認為教育對工人向上流動有重要性。加上早前經濟學會報告稱教育培訓為影響澳人向上流動的最大阻礙,他呼籲當局提起對職業技術教育的關注。
麥瑞權稱,現有兩間職業技術中學僅有會計、電腦、翻譯等所謂的“職業培訓”,遠未能承擔培訓專業技術人才的責任,為數不少的學生畢業後更升讀大學,工作脫離原有方向,以致本澳的工程、環保、建築等行業長期缺乏一班“落手落腳”的人,造成一味依靠外勞的局面。政府以社會對職技教育認受性低為由,多年輕視職業技術教育,結果導致社會價值觀更加扭曲,以為大學畢業生才是“人才”,以致社會結構缺乏基礎。
學師出身集非為是
他認為職業培訓應該以產業發展為導向,多元人才培養與打破單一產業互為因果。社會嗆聲發展環保,但行業缺乏基礎專業人員,如政府不敢引入歐四、歐五排放標準的車輛,皆因本地缺乏相關維修員。未能推動強制性驗樓,因不具備專業技術人員所致。建築、工程界的技術人員當年多靠學師出身,集非為是,專業素質並不見得十分好,他們須靠提升技術延續職業生命,擁有一技之長,自然不怕競爭。
麥瑞權認為,長遠而言應將本澳十所高等教育院校的其中一所轉型為職業技術路向,德、韓、台、港、內地都有成功例子。短、中期內建議政府針對產業發展方向,有計劃地統籌外地導師、課程和知識產權的模式,培訓本地人完善技術人才儲備。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