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融合教育師資奇缺

  • 2015-05-27

2015/5/26

來源:澳門日報

 

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本澳融合生逾八百人,較五年前翻逾倍,但掌握特殊教育方法與技巧的師資沒有增加,加上宣教失效、認知不足,不少融合生變成“隨班就坐”,毫無進展。

融合生五年增逾倍

出生率近年猛增,學校不再愁收生不足,有兩倍額外資助的融合教育慘變“雞肋”,在“被標籤”的憂慮下,被拒諸門外的融合生有增無減。推行了八年的融合教育資助計劃究竟融合了甚麼?又將何去何從?

教青局二○一○年起與特殊學校合作,讓有經驗的特教老師支援融合教育學校,特殊教育研究學會籌委會成員董志文是其中一位“巡迴支援老師”,親身感受到融合生“暴升”。一○年他要巡迴支援七所學校,現在僅剩三所,“並非融合生減少,是每所學校的融合生飆升了!”

資源教師負責跟進每名融合生的個別化學習計劃,因能力問題,融合生的教學、課程、評核都要調整,資源教師至關重要。目前本澳全職資源教師約五十人,根據當局指引,一名資源老師配八名融合生,按此計算,現時最多只可支援約四百五十名融合生,全澳融合生卻逾八百人。

短期培訓只可應急

本澳高校現無提供特殊教育學位課程,特殊教育只是選修而非必修,老師們當實際教學發現有需要,才進修特教課程。當局近年鼓勵有經驗老師參加三十小時的融合教育證書課程、一百小時的資源教師課程,就可成為合資格的資源教師,據統計共培訓出一百五十三人。董志文認同課程質素,但相比四年制的學士學位課程則遠遠不足。百餘小時的培訓,遇到常見的八、九類融合生相信都難一一應付,短期培訓充其量只可作過渡、應急之計,長久不是辦法。從異地完成特教學士學位課程歸來者也遇到困難,資源老師可能會建議調整融合生的學習內容、篩選部分功課、降低試卷難度,但未必每位科任老師都能接受,“佢咁後生,點解要聽佢話?”教學、課程、評核不調整,融合生難以“融合”,最終難逃留級命運。

生源足犧牲融合生

師資不足加上收生足夠,“有得揀當然揀正常學生。”莫講越來越少學校開辦融合教育,即使已有融合教育的學校,對融合生的大門也“越閂越緊”。董志文表示,龍B效應,今年已出現幼兒初班學生叩門不果。另一端即中學階段也問題衆多,根據一三/一四年的教育統計,就讀中學的融合生有二百二十多人,較小學階段少三成七。成績稍遜的融合生“叩門失敗”,唯有轉到普通學校,董志文直言“死梗”。最終選擇一是輟學,二是去夜校。但回歸教育不提供融合教育,教師更不會教,犧牲的就是融合生。

長遠應設學位課程

董志文曾做小型調查,受訪的融合生家長、教師都支持強制立法,約束全澳學校對融合生“零拒絕”,落實原校發現、原校安置,一來體現公平、有教無類,二來也有助解決部分學校因多收融合生而“被標籤”的擔憂。但明白必牽涉不同團體的博弈,料普通學生家長、“名校”的反對聲音高漲。

社會不接納,董志文認為反映融合教育宣導工作滯後、失敗,建議在公民教育科增加理論知識、社會服務、歷奇活動,讓下一代逐漸學會接納包容。此外,師資問題亟待解決,“首要將特殊教育從選修改成必修,再根據幼兒、小學、中學師範等不同需要,加入不同的特殊教育學科,再逐步將科目擴展成特教師範專業學位課程。”長遠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