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禁售期後單位僅售澳人

  • 2014-05-14

2014/5/11

來源:澳門日報

 

 

 

千呼萬喚的“澳人澳地”政策昨起展開為期六十日諮詢,並易名為“澳門本地居民置業安居計劃”。議員區錦新及群力智庫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雷民強認為,必須確保禁售期後單位流回澳門人市場,亦關注社、經、置的數量比例。

區錦新表示,置安居計劃的諮詢時間、定位大致合理。慶幸填海新城區為推動該計劃提供可能,應不會如“港人港地”般胎死腹中。他關心新城區四萬三千個單位的社、經、置具體分配比例。強調訂定禁售期後,必須轉售予澳門居民,亦要保障單位不會淪為炒賣用途,充分體現“澳人澳地”。

雷民強指群力智庫已針對“澳人澳地”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一定支持,惜政府無視方案。批評計劃易名之舉,是為逃避“澳人澳地”本質,諮詢文本上羅列的大量數據亦有誤導之嫌,如“居住於住宅單位的本地人口中,79%居住於自置物業”,似在暗示大部分居民已上樓,住屋需求不大。但從住戶結構來看,“一對夫婦及未婚子女”、“夫婦一方及未婚子女”及“三代同堂”已佔近六成,新家團“拆戶”的需求極大。

科學訂立社經置比

他認為單位價格必須以建築成本、土地價格和適當利潤等為主要參考依據,限額限價,禁售期後亦須轉售予澳門永久居民。政府完全可根據居民月收入及拆戶需要,科學、現實地訂立社、經、置比例,勿盲目施政,“狂起社屋,但居民無資格申請,又有咩用?”

在土地來源方面,他指填海新城區遙不可及,直言“生埋個孫都唔知有未”,認為可從未批出的土地、霸地及有意修改使用用途的土地上尋找公屋資源。不認同置安居計劃的高端定位,強調該計劃必須成為經屋與私樓的無縫接口,以提升居民生活質素為宗旨,“較高收入人士亦沒有必要為了層樓餐餐食飯盒”,亦不能忽視夾心階層、曾受惠四厘補貼計劃的家團成員、需“舊樓換新樓”的居民需要。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