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社區保姆設想雖好人手難保

  • 2014-07-03
HR_Default_2

2014/7/3

來源:澳門日報

 

為回應社會對托兒、照顧年幼子女服務的殷切需求,當局將於八月推出“社區保姆服務試驗計劃”,承辦的民間團體準備招募保姆。社區保姆以義務性質為主,金錢回報非首位,更要講求愛心、助人。要為社區培養一群理想的保姆,繼而成為社區互助友愛的載體,政府和民間團體除了監察、培訓,更要在人文關懷、義務精神、助人自助等教化工作上多下工夫。但這一切還是要建基於一個前提條件:有人。如果無法成功招募,如何落實計劃,有何替代方案?

近年托位十分緊張,為了加大相關服務,政府經評估和參考鄰近地區經驗,引入“社區保姆服務試驗計劃”,試行一年,服務對象為未滿四歲及尚未入學幼兒。新的計劃有助檢視和完善幼兒照顧支援系統,也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一個選擇。

政府對社區保姆有明確的要求,必須為澳門居民的成年女性,無刑事犯罪記錄,小學或以上學歷,保姆與同住家人健康良好,有育兒經驗及喜愛幼兒,有愛心及責任感,能提供適合照顧幼兒的安全家居,並要接受社區保姆培訓。服務時間也相當彈性,除上午七時至晚上十時,若家長需要其他時段服務,可與承辦機構及社區保姆共同協訂,服務地點主要為保姆家中。

服務由三個本澳有開設托兒服務的團體承辦,加上相應的培訓、監督機制,相信服務質素有保障。但各行各業人手緊缺,沒有工作的婦女不多,剩下的不是退休就是需要照顧家人而分身不暇。即使不講“金”,考慮到照顧他人年幼子女的重責,以及家居環境是否適合,既要付出愛心又要投放精神、體力和時間的工作,在未有類似基礎和社會氛圍下,未必有很多人樂意參與。

在成功推行計劃的鄰近地區,社區保姆不僅運用專業知識與方法,使嬰幼兒得到妥善照顧,提供了平價優質的托育服務,更發揮了協助塑造身心健全幼兒的作用。與使用服務家庭建立親密關係,更能建立互助友好的社區氣氛。設想固然好,但有否考慮兩地社會的差異性,人手短缺就是一個大問題。

看來政府和承辦機構要更大力宣傳成為保姆的好處與意義,推動更多社區有心婦女從助人自助、奉獻力量方面出發,同時有必要進一步思考構建保姆管理機制,為保姆提供支援;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和分享、聯誼等方式,聯繫、鞏固社區保姆隊伍,持續吸引本澳婦女投身保姆行列,完善擴展服務。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