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發展休閒中心 須擴空間

  • 2013-12-13

2013-12-11

來源:澳門日報

 

楊道匡指出,本澳經濟持續增長將面對發展瓶頸,其中土地是很大的制約因素。澳門祇有3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容納超過1.9萬多人,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如果每天增加流動人口約8萬人,人口密度如此高,又要發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政府必須設法增加更多休閒空間。

適時修法創造空間

其次就是人力資源,現時本澳就業人口35萬,外僱數目已達13萬,即本地就業人口約22-23萬。過去十年,完成高中教育的畢業生平均每年約6,000人。在1.9%失業率下,人力資源較緊張,這祇是數量。質量方面,尚要考慮技術問題,本澳較缺乏高端專業人員。

第三就是政府政策,政府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自開放博彩業,由於發展較迅速,部分地方未有與時俱進。考慮到本澳承載力問題,政府應考慮更多可發展空間,如新口岸假日酒店後方一帶,空間很寬敞,很適合發展茶座咖啡。但由於受現時法規限制,不能在戶外經營。建議政府適時修訂法規,除了為旅客提供更多休閒空間,亦可適當緩解中小企面對高昂租金的問題。

舊區重整尋突破點

尤其要紓解土地制約問題,政府現時計劃填海造地,但居民希望多建公屋、遊客希望增加旅遊休閒設施,故政府應平衡各方。他認為,政府應首先從城市定位考慮,因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對澳門的定位,由產業主導規劃用地功能會較合理。

其次,透過舊區重建;舊區重建諮詢委員會○六年成立,至今八年未有大進展,與法律及利益保障有關。如果尋找到突破點,舊區重整將可釋放很多空間,有助改善道路設施,增加社區設施、綠化、旅遊設施。

第三方面就是參考新加坡開發更多地下空間。新加坡人口比例全球排行第三,但當地不會令人感覺擠迫,因善用地下空間,澳門政府應着手研究。最近政府探討新馬路是否適合周末、假期發展步行街,其實開發地下行人通道更合適,如香港中環、金鐘,透過增加立體空間,將人車分開,又可增加更多空間,緩解空間窄小的問題。

區域合作達致雙贏

最後,可以考慮區域合作。橫琴近在咫尺,其實新加坡濱海灣新填海區與魚尾獅碼頭的河道,地形與澳門路環和橫琴的一河兩岸很相近,值得澳門參考。現時濱海灣很成功,兩邊沿岸有酒店、餐廳、酒吧,晚上有激光表演,形成很好的旅遊區。澳門和橫琴之間的河道,兩地可透過合作,增加更多旅遊元素。如水上巡遊、觀賞煙花等。加上將來廿四小時通關、澳門車輛可以入橫琴等,都為兩地創造雙贏條件。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