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產業多元政策仍需延伸

  • 2014-08-13

2014/8/13

來源:澳門日報

 

澳門推動產業多元少說也有十多年,但成效一直未能讓人滿意,客觀環境無疑產生很大制約,故時間和過程難免要更長。未來的關鍵是,能不能靠區域合作為現有的產業政策加持,讓產業多元終能開花結果,讓澳門人不至於只有一個出路。

澳門產業多元的扶助政策一直存續,比如時裝設計和成衣技術傳授。對象也從以往的興趣愛好人士,慢慢向以時裝設計為職業,尤其是建立品牌方向推進。近年又藉着各種比賽向青少年灌輸設計和製造意念,為未來產業多元播下種子。前期的努力還需要環境配合,以及各種政策創造條件,新產業才能萌芽。但單從培養新產業角度出發,當前政府投放的資源和力度仍然不夠。

真要發展創意產業,不管是時裝也好,還是其他的發明創造,目前中小學的教育必須傾注新元素,產學合作機制必須建立。現時本澳中小學以應試教育為主,課程設計一心一意奔向高考。即使進入大學,課程設計和校園氣氛也沒有緊扣創意產業。如果澳門真要發展創意產業,不可能靠學生在課外以興趣的模式培養。更不能靠年輕一代在長期接受數理化理論知識後,突然有一天心血來潮萌生創業意念。但凡創意蓬勃的國家和地區,不管是美國還是台灣,不但教育內容着重創意,學校也會以各種產學結合的課餘模式,鼓勵學生更早接觸市場和商業,以創意走向創業。

為此,澳門的產業多元要取得成效,社會各方確實要認真檢討和比較整套制度。從口號意念走向制度建立和政策完善,箇中還有頗長的一段路。如果要進一步延伸到教育領域,更是一項大工程。相較以往,未來鼓勵社會各領域投身或配合產業多元的有利因素在增加。比如博彩產業走向多元化,自然會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又如澳門參與橫琴開發,多元發展的基礎條件相對完善,可以借助相對低成本的空間和更多元化的人才。

即使是市場空間也比以往寬廣。一直未被充分利用的本地旅遊市場與本地設計之間,還有商業化和批量生產的鴻溝需要靠更多的產業扶持政策去填補。進入內地市場管道隨着各種區域合作制度的建立,亦將不斷增加和便利化,問題是本土設計如何適應新的外在市場。

除此之外,互聯網的商業化發展,亦將打破本地設計與大市場的隔閡。如果本地設計水平伴隨着市場化和商業化,借助區域資源和生產實力推進產品化,產業多元才能漸見規模。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