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激勵認證 培育人才

  • 2013-12-10
Other_Default_2

2013-12-10

來源:澳門日報

 

政府明年施政推出人才培育的長效機制,總算回應社會長年的人才荒訴求。儘管推出不同層次的人才培育方向,並計劃設立培訓中心,但面對三、四年後的用人高峰,還未成形的人才培育計劃如何應急?

人才培育是社會的長遠發展戰略,經濟越發展,越需人才支撐;各地都推行優才計劃,期望“海納百川”強化競爭力。如廈門砸重金吸納台灣人才,從今年起到二○年,吸引三百多位台灣專家到廈門工作、創業,其中管理層還可獲得最高二千萬新台幣的補助。類似計劃在很多地方都有,都是“重金禮聘”人才落戶,既能為當地打響禮遇專才的名牌,最終吸納知識、技術和不同思維,為地區長遠發展貢獻出經驗和智慧。

很多地方都有吸納人才計劃,但人才是否願意留下則視乎多種條件。包括當地的就業與生活環境,如有報道引述澳洲會計師公會表示,香港存在人才流失隱憂。上月訪問兩百多位財務及會計人士,逾四分之一受訪者考慮移居海外,主要是對香港前景信心減低;加上生活質素轉差、受訪者追求生活與工作平衡,以及樓價高企亦是影響因素之一。

良禽擇木而棲,人之常情,吸納優才落戶是對勞動力市場和專業技術力量不足的快速彌補方式。如果澳門拋出同樣的方案,分分鐘成為“計時炸彈”,成為社會爭拗焦點。多年來,澳門社會的人才培育始終未形成系統,從最基層的低技術勞動力到技術專才,都以短期合約的外僱解決燃眉之急。雖然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但也給社會留下了爭論不休的話題。每逢選舉期、政策辯論或勞動節日,例必成為爭拗議題。一方面號稱“同工同酬”的外僱始終未能得到百分百的公平待遇,加上其他制度漏洞,令社會對外僱常抱着爭飯碗的想法。矛盾多出於制度不完善,缺乏透明度和監察機制,令政策始終難以取信於社會。結果,當外僱已佔就業人口三分之一,與本地人還未能和諧共處同一空間,問題不能忽視。未來再需數萬人應付新項目,如何避免矛盾再度惡化值得關注。

政府明年施政主要篇幅落在人才培育,但卻欠缺實質發展藍圖,尤如紙上談兵,未能搔到癢處。所謂“十年樹木”,培育人才需要時間,更需要投入,如何讓企業主及人才都配合政策大方向,政府分擔資源,設立激勵與認證機制很有必要。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