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澳門旅遊承載力已“飽和”?
- 2015-04-09
2015/4/5
來源:澳門日報
近年旅客量快速增長,澳門旅遊承載力問題凸顯。過關難、交通阻塞、街道擁擠、物價攀升等問題,確影響居民生活素質。然而,旅遊業是澳門經濟命脈,且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應思考的是如何吸引更多旅客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讓旅客在澳擁有美好旅遊體驗,又可“確保居民生活素質不下降”。
合理規劃尚有空間
澳門旅遊資源未得到合理開發,交通設施、景點宣傳指引等旅遊配套不足,是旅遊承載力看似“飽和”的主因。具體而言:
一、大多數旅客集中在“一條路(新馬路)、一個廣場(議事廳前地)和一條街(大三巴)”,不僅導致旅客旅遊體驗不佳,且影響到附近居民的生活素質。
二、中小型餐飲店因勞動關係法中規定的節假日“三工”而加價或暫停營業,導致遊客就餐困難。
三、的士數量不足,加上規管不到位,出現的士拒載、議價等現象,直接影響旅遊形象。
旅遊承載力飽和問題,就像裝滿碎石的杯子還可再裝進沙子,裝滿碎石和沙子後還可再裝點水,只要整體統籌安排、合理規劃,還有提升空間。故旅遊承載力是否已到上限,尚不能過早下定論。
旅遊資源開發不足
四百多年來澳門中西文化交融,不但留下逾20個具有歐陸風情和中國傳統特色的歷史建築,構成“世界文化遺產”歷史城區,還擁有許多愛國文化、慈善文化、宗教文化等非物質文化旅遊資源。但因旅遊資源開發不足,對旅客吸引力有限,導致大多數旅客留澳時間短;加上澳門“賭城”形象深入人心,旅客對旅遊資源認識較單一,許多世遺景點及富有特色美食、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老區,很少旅客到訪。
旅客數量維持不跌,是政府對未來經濟形勢審慎樂觀的重要依據。如何保證未來仍有穩定旅客以支持經濟穩定發展與“一個中心”的建設,關鍵在於創造條件讓旅客願意來、方便來,且做到“賓至如歸”。
進一步提升旅遊承載力,政府可發揮更大作用。建議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深入挖掘中西交融的歷史文化資源,加速活化歷史城區,改進旅客步行路線。發揮各個堂區的特色旅遊資源,活化老區,疏導旅客分流。
完善法規配合世旅
二、做好與“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相匹配的城市發展規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與對接,加快澳門本地交通、口岸等與港珠澳大橋及內地高鐵網絡的對接,以提升旅遊承載力。
三、借今年特區成功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十周年之際,加大對外宣傳,塑造澳門世界旅遊休閒勝地形象。
除提升旅遊承載力,政府還應利用自由貿易港的天然優勢。一方面加強對本澳和内地旅遊業界的合作與激勵,採取有效措施吸引更多旅客來澳消費購物。另一方面,從配合澳門多元化發展定位的角度出發,政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例如可從外勞政策、政府專項基金扶持等方面入手,支持中小零售企業發展,令其可配合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所需。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