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澳融入大灣區 擁人才儲備庫

  • 2017-04-18

2017/4/15

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粵港澳合作多年,現邁向新台階。有學者認為,澳門要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積極發展旅遊業及其他多元產業,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內部聯繫方面,澳門要主動打破制度壁壘和體制障礙,實現人流、物流暢通。

學者表示,澳門要融入大灣區發展,需打破現有瓶頸。在人流上,粵港澳大灣區擁有約一億人口,澳門只有約65萬人,倘灣區人員可流動,就業人口可自由配對,變相澳門擁有龐大的人才儲備庫。

人口流動無大障礙

現時灣區城市人才來澳門就業,透過既定機制即以非專業/專業外僱方式來澳,或少量針對專業人士批准在澳門居留方式,允許在本澳就業。

據官方資料,截至今年二月,全澳總就業人口37.91萬人,外僱約17.88萬人,當中來自內地的約11.38萬人,來自香港約0.58萬人。內地僱員中相當比例來自灣區其他城市,從絕對值及就業人口比例看,在澳工作的外地人數量和比例相對較高,人口流動似乎不存在太大障礙。

但在衆多外僱中,專業外僱僅約0.6萬人,佔總數3%。據官方資料,一六年透過管理人員及具備特別資格的技術人員類別申請在澳居留的有305宗,批准僅99宗。顯示流入澳門的非本地就業人口,絕大部分是非專業人士。造成這情況原因衆多。

引入專才過於保守

澳門培育新興產業的成長需吸納更多專業人才,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解決專業外僱輸入程序繁瑣,等待時間長的問題;另方面也要考慮他們的待遇及退休保障。每年獲批准在澳門居留(取得澳門居民身份證)的“管理人員及具備特別資格的技術人員”不過100宗,意味現有約0.6萬的專業外僱中,可獲批准在澳門居留的機率不超過2%。

在世界各地及灣區各個城市及香港大力吸引專才入籍當地,澳門的做法無疑顯得有點保守。在無法取得澳門居留許可的前提下,專才對來澳工作將有所保留。

無法參與社保體系

此外,澳門社會保障制度及中央公積金制度僅適用於澳門居民,在澳工作的非專業/專業外僱無法加入本地社保體系,退休時無法享有社保的退休金。更甚的是,由於他們離開原籍,在現有機制下也無法參與原籍的社保體系。

旅遊方面,香港居民入境澳門無特別限制,但內地居民入境澳門要遵守內地相應政策。現時灣區內的內地居民入境澳門受時間限制,兩月一簽,令內地居民進入澳門相當不便。對比內地居民入境香港的政策,相信有檢討空間。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