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活化工廈 凝聚文創氛圍

  • 2014-01-17

2014-1-14

來源:澳門日報         

 

近年政府大力推動新興產業,會展、文創被視為重點培育對象。參考外地栽培新興行業初期,都是由政府牽頭、資助再逐步走向產業化。除資金扶助,不同配套支援亦相當重要。

近日小城關注大三巴黃屋仔轉換租客,以往主要銷售本地品牌產品,未來將由美國時裝品牌進駐,不少居民關注本澳文創產品的發展路向。不難發現,本澳較多文創產品靠政府提供地點展示、展銷,要真正走向商業化,無疑仍有困難。

政府近年投入不少措施扶助文創產業,最為關注的文化產業基金,今年首季開始接受申請。政府早前公佈,扶助措施下,文化業界已活躍,企業數量呈上升趨勢。據文化創意產業資料庫統計,本地設計、視覺藝術、表演、服裝、出版、電影、流行音樂、動漫、跨領域文創單位共有一百三十八個,三年約增長四成。

本澳文創產業發展擁有不少優勢,包括中葡融合的文化特色等,令不少設計品牌大獲好評。然而發展過程中,遇到最大困難相信是經營方面。畢竟中小型設計公司所有工作都是設計師“一腳踢”,既要兼顧設計,又要擔憂巨額租金、聯絡生產商、接洽生意、辦理不同行政手續等,壓力較大。政府除資金扶助,其實可為他們提供諮詢輔導和文書服務,如讓設計師知道辦理不同程序所需準備,或在經營過程中提供協助等。

文創產品要走向產業化,必須配合生產,不少設計師反映,本澳工業式微,要找廠商代工往往要到內地或香港、台灣,成本是其中一個考慮,其次就是要花時間去尋找適合的生產商,時間成本很重要。當前本澳不少廠商都在轉型,廠商與文創業者合作,無疑可為文創業者解決生產問題;廠商亦可以與設計師合作,創造雙贏局面。

舖位租金暴漲,政府主要透過租借較為分散的地點供設計師展示、展銷,由於分處不同區域,難起群聚效應,加上遊客來澳一兩天,如果事前沒有做足“功課”,未必懂得“尋寶”。

澳門可參考香港、台灣以至韓國的工廈活化計劃,成本相對較低,又可把不同文創產品凝聚起來,增加協同效應。更重要是透過項目重新包裝,提升整體吸引力。倘任由市場規劃,沒有政府牽頭,業權人很難知悉其他業權人的想法。若由政府集合業權人,醞釀發展方向可能事半功倍。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