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檢討機制 釋出人資

  • 2017-04-27

2017/4/27

政府工一直被視為“鐵飯碗”,不少年輕人畢業後視公職為職涯終點站,每次政府開考均吸引萬人報考,但多少人希望服務、回饋社會?或祇為“搵份筍工”?

打工仔特別是青年人普遍認為政府工就是最理想的工作,覺得公職收入穩定,假期、福利、津貼多。但公職背後也有“暗黑”,例如工作刻板、官僚、升遷不易、缺乏願景,以至山頭主義與契仔文化。加上公眾維權意識漸增,公共部門壓力大。假如純粹為了糧高福利好,沒有公心,這些辛酸未必承受得了。

廉署最近揭露政府部門違法招聘及行政違規等行為,公職招聘制度再受社會批評。行政長官提出收回免除開考招聘合同人員權限。文化局宣佈不合程序聘請的人員將於第三季前結束有關服務。透過完善招聘制度,才可確保考核公平、公正、公開,達到擇優取錄,避免任人唯親。

本澳公務員制度不完善,部門辭退人員較聘請新人的手續更繁瑣,結果導致不少部門冗員甚多。主管面對欠缺積極性的員工,又要解決大量工作,祇好不斷聘請新員工,導致人力資源浪費。更現實的問題是,政府不斷與市場爭奪緊絀的人力資源,卻欠缺機制淘汰未達到要求的人員,值得檢討。

正由於政府工幾乎不裁員,亦是社會視之為“鐵飯碗”的原因之一。有人資公司反映,過去兩年經濟處調整期,更多畢業生在選擇首份工作時就希望投考公職。儘管職階可能不高,但因為夠穩定,故不願投身市場。無疑政府工較私企安穩,但中小企規模雖細,對僱員而言,反而發揮空間更大。中小企業主亦應善用自身優勢,提供彈性予員工,作為留人措施。

年輕人作為社會未來棟樑,倘尋找工作時大都向錢看,社會的其他行業該如何運作?未來如何讓新生代接棒?當大部分年輕人的思維祇求安逸,社會又如何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當年輕人都不願為自身興趣努力拼搏、創一番事業,如何提升城市發展競爭力?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