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樓市缺理性 慎防爆煲

  • 2013-09-09
logo

2013-9-8

來源:澳門日報

 

樓價持續高企,首次置業者要“上樓”難上加難。二十國峰會剛開鑼,市場焦點關注美國承諾將會分階段退市,可以預見對新興國家衝擊將逐步顯現。

美聯儲局退市,過去一段時間流入新興經濟體的資金將撤走,新興國家的資本市場必然波動,經濟受衝擊。香港金管局已開腔指美國“退市”,將對當地經濟帶來影響,樓市泡沫已到臨界點,股市亦會被殃及。

在這大氣候下,澳門難獨善其身。尤其樓市方面,樓價自去年新春後走出調整期,樓價猶如坐上高速快車。過去一年半來,縱使成交減少,樓價依然“乾升”,甚至屢創新高,樓市不健康情況,連地產業者亦坦言,樓價適當調整亦無妨,樓價穩步上揚會更為健康。畢竟樓市大起便容易大跌,若出現逆市或經濟衝擊,所承受的波動亦會更大。

過去數年,政府無論推出任何措施,仍難以紓緩樓價。根據財政局數據顯示,今年七月份每平方米成交均價為六萬六千二百多元,較一一年七月份的三萬八千多元,大幅增長七成二。如此高幅度增長,一般居民實難以承受。

形成當下樓市局面有多種因素,其中業主叫價不理性是原因之一。有中介反映,很多業主睇好後市,開價往往高於市場價三、四成,業主旨在不斷試價,測試買家接受能力。其他業主“有樣學樣”跟風調高賣價。倘置業者欠缺理性,胡亂入市,爆煲情況岌岌可危。

澳門參考香港推出特別印花稅,短期轉售需要繳納較高稅項,措施令香港湧現不少劈貨,但澳門不但沒有令樓價下跌,反而因市場供應量大減,令樓價直線上升。政策效果不同,祇因澳門與香港買家不同。香港不少投資者屬於短炒,自身擁有資金不多。澳門受惠於過去十多年經濟大幅增長,樓價拾級而上,不少人士資產大幅增長,故本地投資者持貨能力往往較高;加上投資者普遍憧憬後市,寧願持有物業更長時間。

今年六月,部分受特別印花稅政策綑綁的物業已到期,但仍未見市場增加供應量。因業主考慮到政府在私樓審批上仍較少,貨量僧多粥少,預期樓價仍有上升空間。當前,政府要考慮的並非撤銷調控措施,反而是針對市場供應問題,加快私樓審批、增加供應。

面對外圍經濟變幻莫測,縱使本地經濟基調良好,但不得不提防加息周期步近。有意置業者應審慎考慮,作好風險評估,考慮自身承受能力,再作入市決定,切忌羊群心態盲目高追。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