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最低工資並非討價還價

  • 2013-06-21

2013-6-21

來源:澳門日報

 

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昨日開會,政府建議將物業管理行業內的清潔和保安工作最低時薪的討論上限擴至三十元。令相關行業最低工資討論範圍更闊,但可以預期,相關利益方圍繞最低工資的討論將更激烈。要保障基層工人的基本生活所需,政府有責任帶頭做好協調和引導的角色,推動勞、資雙方早日達成共識,切實履行最低工資立法的時間表,避免問題長年踟躕不前。

近年本澳經濟雖高速發展,但部分基層行業如物業管理、清潔等,工人長期單靠勞動賺取的收入偏低,甚至比收取社會援助的標準還要低;加上長期參與勞動失去教育子女的機會、沒有醫療等津貼,令這些基層的就業人士及其家庭成員無法獲得基本生活保障,亦無法達到鼓勵就業的目的,與政府透過鼓勵就業解決人資緊張的政策背道而馳。

為保障基層工人,本澳多年前曾討論過是否設立最低工資制度,但結果不了了之。眼見近年香港最低工資立法的成功,本澳勞工界力爭本地立法,推動最低工資在澳實施,但討論能擺上議事日程,又拖延多年。直至近一兩年問題才初見曙光,勞、資、政三方亦認同先在物管內的清潔和保安兩個範疇展開討論。繼政府最初建議討論的時薪廿三至廿八元,昨日社協會議上,政府再建議擴闊為廿三至三十元。但資方即時認為此水平偏高;勞方則指出最低工資訂立並非訂出一個“數字”,認為最低工資應與維生指數、人口撫養比等標準掛鈎,避免立法需時以及日後社會發展,初訂的水平已不合時宜。

究竟政府最新建議的最低工資上限如何訂出,為何短時間內已有變化?是否為了討價還價的空間大一點?有否考慮到日後社會變化,最低工資檢討和調節機制等問題。若僅靠行業的調研數據為依據,未免有欠嚴謹,科學性不足,也難以適應社會未來的發展。在討論有關行業最低工資問題上,除了要切實關注持續高通脹下,低收入一群的基本生活需要,也要看到近年不少企業持續面對人資缺乏、經營成本大增等困難。

在制訂勞工政策、保障措施問題上,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協商平台的作用很重要,但勞、資雙方在不同利益問題上總有各自立場,政府角色便十分關鍵。過去政府在處理有關問題上一直備受批評,面對具指標性物管業保安和清潔兩範疇的最低工資立法,可以預料勞資雙方爭拗更多,拉鋸時間更長。政府除了定出討論金額的範圍,更須進一步聽取雙方的意見,更主動尋求平衡方案,研究制訂恆常的檢討調整機制,讓制度可配合社會和行業變化發展,減輕雙方的憂慮,體現制度的靈活性。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