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政策調向 扶持首置

  • 2014-04-15

2014/4/13

來源:澳門日報

 

樓市發展向來牽動居民情緒。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十五個月內,由建議香港政府在樓市調控政策上“有需要時加辣”,改為“有需要時減辣”,引發地產、學術界熱議。

IMF日前發表報告提及,長遠解決住屋問題的關鍵在於確保市場有足夠供應,因此對政府最近公佈計劃增加房屋供應表示歡迎。但認為遠水不能救近火,在市場上升周期,實施金管局的逆周期審慎監管及“辣招”等財政對策,有助促進樓市有秩序調整。然而,當市場正常化,便可逐步撤“辣招”,樓價急滑更可加快“撤招”。

港府已回覆,目前無條件撤銷樓市雙辣招,應盡快為相關條例立法,做好防禦準備。因美國股市波動,當地經濟進展時好時壞,息口仍處低位,美聯儲局表明不會在短期內加息,因此沒有條件“減辣”。不過兩份報告前後相距約十五個月,期內樓市動態值得回顧,反映香港整體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升約百分之一。成交量方面,香港今年三月住宅樓宇買賣合約降至三千一百多宗,較去年同期的四千五百多宗跌三成。美聯儲局開始縮減量化寬鬆措施,以及有可能提早至明春加息,反映資金成本上升迫在眉睫;另內地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中美兩項因素屬這十五個月內宏觀環境的最大分別之處。

反觀本澳,特別印花稅自一一年出台後,成交迅即大減,且在買家印花稅配合下,成交的住宅九成屬本地人購入。去年樓花法生效後,成交幾近癱瘓,樓價卻有升無跌。根據財政局資料顯示,一一年六月起特別印花稅生效,當時本澳住宅每平方米成交價三萬多元,至今年二月住宅每平方米成交價逾九萬元,兩年來成交呎價升近三倍。

由於本澳新落成住宅供應量持續減少,近年祇有約千多個。去年下半年縱使政策調控,市場仍有近萬宗成交。供不應求,就是直接推升樓價的主因。香港樓價最近開始轉向,發展商紛減價出售,無疑對後市存在擔心,且考慮到上市公司爭取交出亮麗成績表,亦是其中原因。但最根本原因在於供應量,港府定下未來十年供應四十七萬個住宅單位的目標,當中包括居屋在內的公營房屋佔六成,私樓佔四成。換言之,私樓年均的目標供應量是一萬八千八百個。

樓價高企,最受影響的是年輕一群。雖然澳門政府已推出不少經屋,但按照家團排序,年輕人以個人或倆小口資格申請,估計遙遙無期,因而導致不少年輕人寧願捱貴,購入近期大幅飆升近三百萬的唐樓。在金管局按揭指引下,需要承擔的首期壓力已大增,三百萬以上物業最高可貸款七成,但連同估價不足部分,實際要負擔近五成首期,年輕人置業絕不容易。政府調控措施旨在打擊炒賣投機行為,樓市發展至現時高位,政府應要思考如何扶助首置一群。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