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政策支援 擴大商圈

  • 2014-02-18

2014-2-18

來源:澳門日報

 

去年住宅成交雖然萎縮近三成,樓價繼續乾升,當中二十年以上樓齡每平方米均價升至逾六千,樓花更叫價逾萬元,此情況在今年仍未見緩和跡象。澳門半島一些新盤儘管沒有背山面海條件,開價也達萬元呎價,地產業界已預期今年樓價續上。如此情況怎不令公屋需求有增無減?

一個城市樓價每年以三、四成升幅發展,打公仔加薪再多亦只能望門興嘆。沒有“磚頭”在手的,恐怕首期也不能應付。官方數據反映,二十年以上樓齡成交價逾六千元,即一個七百呎單位,樓價逾四百萬。

過去很多人勸年輕人不要好高騖遠,不要一踏出社會便想一步登天買新樓。但樓價升到現今水平,打工仔要自力更身圓置業夢,變得越來越渺茫。市場非理性,政府又無法調控,置業需求只能寄望政府,不然更加速社會“仇富”怨氣。

住屋需求靠公屋逐步紓緩,但舖租、寫字樓甚至工廈租金,價格如坐直升機,企業主可向誰求救?去年辦公室、工廈均價大幅飆升六成,企業被加租迫遷呻苦此起彼落。持有“磚頭”則笑逐顏開,一些自有物業的商店甚至老字號,索性出租舖位,不用承擔任何經營風險,“無殼”小企業只能繼續艱苦經營。

高租金加速市場淘汰,鄰埠反覆討論租金管制,其它國家地區也有同類經驗。大部分調控市場政策均屬“雙面刃”,澳門租金回報偏低,倘推出租金管制業主或索性封盤不租,加速市場舖位供應緊張,能否達到壓制租金效果令人存疑。其實除了限制價格,是否無計可施?亦未必,雖然租金上漲大勢所趨,但相對偏僻、人流少的區份,租金升幅未必與市場直接掛鈎。沒有人流如何創造空間,除店舖自身特色,還靠政府協調支援。如近日多番討論澳門承載力,商界與居民各有睇法,行政措施限制旅客數量,是福是禍也說不準。能夠分流旅客或對企業營商亦有利。

旅客迫滿中區,人流疏落區份卻希望增加人氣,如何搭通兩者需求,民間團體、政府及商界合作至為重要。事實上,一些特色小店也開始在非傳統商業區起步,主要被較廉租金吸引。零星小店若被串連成有主題的商圈,周邊地區也有不同性質主題成為引客賣點,商機自然湧現。擴大商圈分流旅客,不同團體提出相關意見,如何平衡各方需要,需要有人牽頭討論、達成共識。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