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政府去年審批萬二企業輸入外僱

  • 2016-05-05

2016/05/05

來源:濠江日報

陳曉平

【特訊】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日召開本年第五次平常會議,邀請多個政府部門代表與會,就現時外僱輸入的監管機制等相關事宜與委員交流意見。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副召集人徐達明、委員關勳傑於會後引述會議內容表示,現時全澳外僱人數達18萬人,政府去年合共審批12,000間企業,其中有九成為中小企業。政府於會上重申,外僱是作為本澳勞動市場的補充性質,並強調人力資源始終以本地僱員為主,而坊間流傳的企業內本地僱員與外地僱員需按照一定比例之有關規定並不存在。 是次會議於昨日下午3時舉行,勞工事務局勞動保護處處長李小娉、課程發展處代處長李敏婷、人力資源辦公室個案分析組職務主管鄧慶堅等政府代表列席參與。

會上,有多位委員就本地人力資源和勞工問題提出意見。 委員陳曉平在議程前發言引述統計數據表示,在第三產業中,絕大部分服務行業的中高級外地僱員的薪酬都要比本地僱員高。他認為,對於本地僱員向上流動,政府應把重點放在制定適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育政策、規劃清晰的產業前瞻性佈局、具指引性和鼓勵性的人才學習鼓勵計劃等方面,營造一個使用本地員工優於輸入外僱的客觀環境;此外,短期內對本地人員無法滿足或不具備相關技能的職位,應放寬企業輸入人才的條件,支持本地區產業多元化發展的需要。

徐達明和關勳傑於會後總結表示,政府代表澄清,坊間流傳的過分輸入外僱迫使本地僱員失業之說法是錯誤的,並強調法例保障本地僱員優先就業;此外,坊間亦有流傳企業內本地僱員與外地僱員需按照一定比例,如一比一或一比三的說法,政府代表同時澄清不存在相關實際規定,有關當局會按個別事件作為審批,如按照中小企實際需要,若沒有本地僱員,可能有機會獲批外僱名額以支援企業營運。政府代表重申,外僱是作為本澳勞動市場的補充性質,政府不容許外僱取代本地僱員,若有本地僱員本身職位被外僱取代,可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另外,對於旅客持旅遊證件來澳「搵工」,政府已關注有關問題,亦已開展相關工作,但暫未有工作進展時間表可公佈。

Copyright@濠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