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Detail

改變產業單一利就業

  • 2014-03-11

2014-3-11

來源:澳門日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港澳部分的焦點在於一句“促進港澳自身競爭力提升”。要促進澳門競爭力,關鍵在於提升人口素質和培養精英人才,澳門才可以在現有的新經濟模式下尋求進一步發展空間。一句“提升競爭力”,政府、社會、企業、青年人都要細思量。

澳門高談闊論經濟多元化多年,但手段、成效都有限,即使就業市場暢旺,失業率屢創新低,無奈職業選擇仍然狹窄,也未必為所有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打下強心針。

昨日的校園招聘會上,高校公佈最新一期的畢業生月入中位數,一萬三千元的水平表面與學生理想薪酬無異,但不同行業、薪酬迥異是公開秘密。環顧招聘現場,大型博企、國際連鎖酒店的攤位佔多數,就讀管理學的畢業生顯然是搶手貨,紛稱是“工搵人,非人搵工”,信心滿盈。但“冷門”專業學生,要堅持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卻要熬過不少坐冷板櫈、食閉門羹的日子,最後到手的可能只有一份月入八、九千的文員工作。不要忘記,他們也是花了四年時間完成本科課程的學生,只是興趣有不同,學業有專攻,結果卻是迥異。澳門發展的單一及局限性亦促使部分有專業技能的土生土長澳門人遠走他方發展,這亦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浪費與專才發展不足。

澳門的失業率跌至百分之一點九新低,號稱全民就業,叫其他國家和地區艷羨不已,就業易,是澳門人之福,這種福氣卻很容易成為澳人提高競爭力的絆脚石。畢業季將至,又有一批職場新鮮人即將就位,但能否紓緩人資緊絀,企業均不抱樂觀態度。企業反映新聘僱員流轉如走馬燈,流失率高達兩、三成;更有工程界中小企控訴人手緊缺成災,“價高者得”的惡性競爭,索求的薪資漸離公司所能承受。對此,僱主需要檢討有否積極為員工創造“留下來”的理由;年輕人也要反省工作忠誠度對個人履歷的利弊影響,老一輩經常教誨職場初哥“要抵得諗”、“唔好斤斤計較”,不無道理。

當賭收每年破頂,當年輕人搵錢不難,利在眼前、活在當下,還有否長遠規劃的必要?有人說,澳門的競爭力,其實是源於沒有競爭,日後如果有了競爭,澳門還有競爭力嗎?回答系列問題前,首先要問教育、勞工、專才政策,當局有否針對性提升澳人的競爭力?僱主是否有足夠空間、奬懲機制鼓勵員工向上流動與促進競爭?澳門人又是否具備自我提升的積極性?倘毋須擔心飯碗,如何集中精神提升自身競爭力?有了高薪優職便不思進取,談何居安思危?拿甚麼籌碼在競爭中取勝,爭取更佳的回報?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