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推職業認證 行行出狀元

  • 2013-05-23

2013-5-21

來源:澳門日報

 

行行出狀元,但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可以圓夢想?經濟發展越成熟,實踐夢想的機會往往越低。

近日社會熱議香港一篇報道,有香港金融界才子為追尋兒時夢想,捨棄高薪厚職揸巴士。廿六歲已晉身四大會計師行部門經理、月入數萬元。昔日的會考尖子在母親鼓勵下,辭職轉做巴士司機,人工減三分之二。無非要給自己放一個悠長“工作假期”,圓兒時夢。雖然很多人不認同,但在他眼中,不過放棄數萬元人工,無家庭負擔、毋須供樓,若再工作十多年要放棄的更多。讓他感到幸運的是有條件、可及時去追夢,毋須將來後悔。

報道之所以引發關注,相信正如內地飆紅的音樂節目《中國好聲音》一樣,很多人心裡都潛藏着夢想,但面對生活、家庭,往往最終選擇了“麵包”。每當有勇氣去追夢的人出現,引發不少人懷緬昔日曾經擁有過的夢想。

無獨有偶,美國紐約市長彭博早前在自己的電台節目中,勸喻成績平平的高中學生不要浪費時間和金錢讀大學,當“通渠佬”更符合經濟效益。他解釋,並非每個學生都能名列前茅或成為研發火箭的科學家,與其浪費四年讀大學又要償還學生貸款,不如早些投身社會。生活上遇到最大問題的人,往往是那些並非火箭科學家及成績最佳的大學畢業生。面對入讀哈佛大學或當水管工人的選擇,資質平庸者,則水管工人是較佳選擇,因不必浪費四年時間,支付數以十萬計的學費,又有收入。

反觀本澳,近年經濟急速發展,工資大幅攀升,年輕人普遍月入逾萬,有中小企聘請洗碗亦高達八、九千元,部分與龍頭產業有關的行業,如佣金較高的零售業,縱使學歷不高,往往亦可月入數萬元。面對這種大環境,又有多少人有勇氣去圓夢想?

人們常說本澳經濟結構單一,影響社會多元發展。要突破這個困局,可考慮在教育資源上重新配置。不少父母望子成龍,縱使中學成績一般,難以繼續升級,亦會選擇把子女送往要求相對較低的外國學校升讀,認為對將來發展有利。但又有多少家長聆聽子女心聲,他們是否真的希望繼續讀書?

參考鄰近地區如新加坡,有不同的職業學校,讓學生可因應自身興趣作多元發展。不同行業推出職業認證,髮型師、廚師等全部要考牌,真正實現行行出狀元。澳門當前亦必須以制度突破發展瓶頸,並逐步改變社會觀念。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