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投資移民無助改善經濟
- 2025-03-28
澳門的房地產市場正經歷40年來最低迷的時期。自2019年以來,樓價下跌了17%。為了遏止跌勢,重啟「投資移民」的聲音此起彼落。投資移民曾為市場注入數以億計的資金,但也導致居民無法負擔樓價。有學者、社團和地產業呼籲設立覆蓋面更廣的計劃。
地產業界呼籲重啟曾於2000年至2007年間實施的投資移民計劃,刺激樓市。第一太平戴維斯(澳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廖沛霖是支持重啟投資移民計劃的人士之一,他同時也是澳門地產業總商會的副會長。「目前澳門沒有『活水』,如果本地居民都沒有信心,經濟復甦困難重重。」
2000年代初澳門投資移民計劃分兩階段實施,不動產投資門檻為100萬澳門元;2005-2007年政策收緊,要求大專學歷、限家屬範圍及50萬澳門元7年定存。2000年至2007年間,涉及投資額逾100億澳門元,5.7萬人獲居留權。
澳門政府於2007年叫停投資移民計劃,主要因該政策導致樓市過熱、房價飆升超出居民負擔能力,且申請數量過多造成行政壓力,部分個案涉及違規操作。官方表示需重新評估政策,此後未再重啟該計劃。
廖沛霖指出澳門現今經濟環境與2000年代初已大不相同,當初100萬投資額就能移居的條件不可能重現。他以香港「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為例,該計劃要求最低3,000萬港元投資額(其中至少2,700萬需投入非住宅資產),雖限制房地產投資,但仍盤活了租務市場。
審慎投資
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婁勝華警告,此舉可能推高房價並加劇社會矛盾。他接受《澳門平台》訪問時表示:「重啟置業移民計劃最大的受益行業就是房地產行業,它有可能會帶動這個行業就業的增加,但是它對促進本地的消費可能幫助不太大。」
對於商界頻頻建議通過置業獲得居留權以刺激低迷的房地產市場,婁勝華教授提出警示,認為此項政策需「謹慎」對待。「通過置業移民移居到澳門的人士可能會與本地居民產生爭福利的矛盾,也可能會造成市場房屋價格上漲,改變置業環境,使得本地居民置業更加困難。」
與2007年的環境相比,婁勝華指出多項變化:「從博彩經濟的發展來說,目前澳門的博彩經濟還處於一種恢復性的階段,它沒有當年那樣上升或暢旺的階段;從居民收入方面來看,也沒有當時增長的幅度那麼大。」
婁勝華分析,政府只是取消了額外印花稅,以及降低了貸款的成數,「但並沒有更多刺激本地居民購房的政策出台」。他建議應優先推出針對本地購房的刺激政策,並對受影響的房產中介實施「轉崗培訓」等援助措施。
澳門人民力量協會曾於去年6月到政府遞信公開反對重啟投資移民計劃。協會主席林永銳向本媒表示:「投資移民計劃與賣澳門身份證無異,這不僅會造成樓價虛高,也不符合現在國家『房住不炒』的大政策。」另外,林永銳認為投資移民「只會讓持有大量物業的地產商收益,而本地人完全沒有任何好處」。
至於投資移民與現行人才引進計劃可能造成的矛盾,婁勝華表示:「世界上許多國家或地區都開放兩類移民,也就是投資移民或人才移民。這兩類移民客觀上都有利於增加本地人口,增加外來投資。」但他認為如要推行投資移民政策設計應「不單純是以置業為條件,而是以投資為條件,置業只是投資的一部分,這樣可能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應更明顯,而不單純是刺激房地產行業」。
copyright@Platafo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