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徐偉坤:人才培養須政商配合

  • 2014-05-05

2014/5/3

來源:澳門日報

 

 

 

人才培養長效機制要培養精英、專才、應用型三類人才。但人才散落於各行各業,如何推動人資緊絀的企業願意放手讓員工培訓,是一道必經的門檻。出身商界的立法議員徐偉坤認為,政府不應為有能力、有責任培養員工的大型企業“埋單”。而要中小微企“留薪留職”幾乎不可能,“停薪留職”也非每個企業願意。用外勞額“一個換一個”頂替因進修暫時離職的員工是否可行?他認為任何方案都“有得傾”,政府應為參與計劃的企業提供誘因。

人才發展委員會躊躇滿志,蓄勢待發。但首要過的是“企業關”,否則情況就有如在職族對“持修計劃”的冷淡態度,不得人心。徐偉坤認為,除非企業有足夠人手維持運作,否則商界難以響應政府號召。部分企業樂意從八小時工作制中抽取兩小時讓員工進修,但手頭工作仍由自己完成,始終會減低員工的進修意慾。

各方案都有得傾

他認為,政府的人才培養計劃,不應為有能力自行培訓員工的大型企業埋單。提升自身運營效率需要怎樣的人才,相信大企業自有分寸。反之為中小微企培養人才,政府理應盡責,問題是如何投放資源、採取甚麼方式才可鼓勵中小微企合作?直言過去政府有推出生產力培訓課程,但層次不高、連貫性不強;政府爲參與人才培養計劃的企業提供甚麼誘因,商界完全“冇把握”。他認為政府不可能用公帑直接補貼讓員工參與進修的企業,然則補貼進修人士的生活費是否可行?用外勞額與企業交換進修額又是否可行?他認為企業更需要的是人不是錢,所有不會導致人資更加緊張的做法都有得傾。

早前舉行第一次全體大會的人才發展委員會宣佈設立三個專責小組,其中有專門研究吸引外流人才回澳,偏偏缺乏引入外地人才的部分。徐偉坤認為委員會再次逃避問題,“就算搜羅全世界持澳門身份證的人士回澳,又能否支持澳門的發展?或者政府有數字,但我哋唔知。問題是要吸引他們回澳,澳門又是否具備行業土壤?沒有人才,構不成多元產業,形不成產業鏈;沒有產業鏈,又難以吸引人才回流。只會不停跌入‘先有蛋抑或先有雞’的怪圈。”

外地生非冇王管

澳門一缺地、二缺人,前者有五幅填海地,未來還將向橫琴租賃十平方公里土地,但人資問題如何解決?他認為解決問題要從現有、眼前的人力資源中尋找方法,重申開放外地畢業生留澳就業的提議。他駁斥“開放外地生留澳工作的做法等同為學店賣學位鋪路、為外勞增開一條隊”的講法是“陰謀論”,因為現時本澳多所大專院校招收內地生的分數線逐年上升,而且可以留澳工作的標準要實行“計分制”,並非“冇王管”。“外地生不能與外勞一條隊,你叫一班每年續期一次藍卡的‘過客’點樣會為澳門出謀獻策,盡心盡力?”勞資雙方、社會各界對該問題高度敏感,更應公開諮詢、討論,將人才引入的機制透明化、制度化,無奈人委會再次逃避。徐偉坤斷言:“去年唔講,今年唔講,明年、後年都一定要面對。”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