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建人資數據庫防假招工

  • 2014-08-11

2014/8/10

來源:澳門日報

 

澳門人資不足,是限制經濟發展的主因之一。市場有大量職位,卻沒有足夠人手,輸入外僱緩解人資不足,與本地人一同“揾食”,本是雙贏。但每次談及輸入外僱,不少打工仔特別是基層從業員,總有種被外僱“搶飯碗”之感。

路氹多個大型工程如火如荼,建築工人非常渴市,建築界聘用外僱不難理解,卻經常傳出濫批外僱的質疑聲音。由政府出動打擊非法黑工、不少議員關注各大工程的招聘情況,可見建築界的招聘手段一直備受爭議。

建築業聘請外僱,需依從“比例制”。經常有工友質疑,建築公司借聘請本地工人工作,實質拿取其入職表格、個人資料申請外僱,然後辭退本地工人。本地工人誤以為地盤早已完工,轉頭仍見在趕工,“本地工人被炒,外僱卻留到最後”的質疑從未間斷。

另有判頭致電本地工人,聲稱需求十多個本地工人,卻答不出日薪、工期,難免令人質疑招聘可信性。“假招聘”時有所聞,目的為外界證明有“招聘”本地人的行為,但開出的工資水平、學歷和技能條件不合理,製造“招不到本地人”的假象。

資方尋找漏洞輸入外僱,嚇怕基層工人,令人對資方能否自律遵守輸入外僱原則失去信心。低學歷、競爭力弱的基層人員,對外僱入澳望而生畏,不難理解。就如荷官職位僅提出研究開放聘請外僱,已引起從業員極大的情緒反彈。

在目前失業率只有百分之一點七下,要應對多個博企綜合項目落成、中小企持續發展所需求數以萬計的人手,似乎輸入外僱是唯一方法,亦是最快的出路,社會不斷有全面開放外僱市場的呼聲。但澳門真正需要多少外僱,或資方為個人利益而誇大數字,都是社會關注的議題。現時支持澳門輸入外僱的,都認為輸入外僱是為澳門發展的,更有言論期望“澳門人忍一忍”。不過,在基層打工仔印象中,為謀利而誇大外僱需求,甚至利用本地人“過橋”的情況卻確實存在。

“假招聘”不僅損害本地工人利益,更撕裂社會互信基礎。輸入外僱引起社會矛盾的原因,與其說澳門人怕競爭,不如說基層員工感受不到資方遵從聘用本地人為主、輸入外僱為輔的誠意。

人資數量要跟上本地發展的步伐,外僱補充可是雙刃刀。是好是壞,關鍵在於政府如何從居民就業、生活質素、澳門人口等指標訂立外僱數量,並深入了解各行業情況,建立機制杜絕漏洞,令勞資雙方重建互信,令澳門人不再感到外僱來“搶飯碗”,而是一起建設澳門。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