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工程師會倡建專業互認制度
- 2013-11-05
2013/11/2
來源:澳門日報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工程師論壇”昨日舉行,籌委會主席、工程師學會會長譚立武認為,活動有助推動兩岸四地專業人士共享經驗,提升水平,建設國際城市。談及澳門建築城規工程專業認證法案,他建議澳門與外地設立資格互認制度,讓澳門工程師水平與國際接軌。
認證利人才往來
《建築及城市規劃範疇內的認可、登記、註冊和執業資格法律制度》法案立法目的之一,是“協助澳門專業與國際接軌”。譚立武指出,澳門工程師可能想到其他國家工作,或部分工程師取得外國專業認證資格想回流本澳工作,本澳落實專業認證,必須關注此問題。建議澳門與外地設立資格互認制度,讓兩地工程師互相往來工作,亦推動工程師水平與國際接軌。
法案建議,設立建築及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官多民少”,主責專業認證及資格認可。譚立武認為,政府負責工程審批,業界負責建築設計、施工及顧問服務,兩者同樣重要,建議官民委員各佔一半。
他認為,澳門啟動專業認證立法是一大進步,有助推動澳門朝專業化發展。但專業認證對本澳仍是新事物,立法只是行咗一步,出台後仍需時間磨合、調整方向,使其貼合社會發展。工程師涉及範圍廣,未掌握工程師總數,但該會會員過千,普遍支持立法。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工程師論壇”開幕式昨日上午九時半舉行,由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陳翔、環境保護局長張紹基、科學館長邵漢彬、譚立武、工程師學會理事長胡祖杰及多名嘉賓主禮。
胡祖杰致辭表示,論壇主題“都會建設,永續發展”,並設專題論文為生態建設、再生能源、城鎮發展、土地拓展、低碳交通、綠色出行、環保、建築設計及資訊科技。今年參加人數近兩百人,投交論文超過一百篇。希望藉論壇促進兩岸四地專業人士交流、合作,達至區域內互利互助、資源共享,推動更多地區可持續發展。
詳細規劃澳發展
譚立武致辭表示,澳門回歸後發展迅速,各項建設都朝向大型、複雜的方向設計,給澳門的工程師提供了難得學習機會。澳門地小,土地資源異常珍貴,人口密度、車輛密度居世界前列,能源使用模式與其他地區有很大差異。把澳門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一個世界級的國際都會,因此一些根本的問題,例如發展大都會的方向和原則、如何持續發展等,都需好好計劃和研究。
論壇每年舉辦一次,由澳門工程師學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中華土木技師公會全聯會、香港工程師學會、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福建省土木建築學會、台灣營造工程協會輪流承辦,澳門今年第三次承辦。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