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專家:一六年中國經濟晉新常態

  • 2014-07-11

2014/7/8

來源:澳門日報

 

中國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認為,中國經濟要告別舊常態步入新常態,今明兩年是最艱難、最關鍵的爬坡過坎期,其中巨額債務危機不容小覷。中國必須依靠改革突破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估計要到一六年才能完成跨越。

他稱,中國短期雖面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國內生產總值(GDP)料不會跌破7%,今年經濟運行會呈低開中穩後起態勢;房地產市場會出現分化加劇,但不會崩盤。

債務擴張至臨界點

“中國正處在舊常態在結束,新常態剛開啟的過程中,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債務換取高增長的舊模式已不可持續,天花板觸手可及,這就是中國的現實。”邱曉華稱。

在他看來,這兩年是中國從舊常態向新常態跨越的關鍵期,要順利步入新常態估計要到一六年,其標誌就是經濟增長速度適宜,結構優化,社會和諧。

除資源,環境的制約,這幾年擴張的債務已接近臨界點;巨額債務總是要還的。儘管總體債務負擔沒有超過安全線,但地方債務負擔和各種政府潛在的應該承擔的支出加起來的債務不容小覷,特別是企業的債務率已超100%,達全球最高,也敲響警鐘。

“如果債務破滅,必然導致金融危機,金融危機會導致經濟崩盤,經濟崩盤又會導致社會、政治不穩定。這種危險性不是到了有沒有的地步,而是已到了需要警惕的時候。”他稱。

跨越新常態靠變革

邱曉華認為,短期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本質是體制,機制的問題,特別是創新不足難以支撐新常態經濟,各種矛盾又令社會利益衝撞,舊常態沒有完全退出,新常態不足以替代,令目前面臨最困難的時期。

尋找新常態首先要尋找一個合適的發展速度,過去三十多年超常規發展已暴露出很多問題,未來經濟增速只需保持在7%以上8%左右就屬合理增長區間。

“速度高低不是本質,如果是有效的增速當然是越高越好,但現在的問題是不可持續,要更多把發展調整和社會穩定統籌考慮,即避免經濟下滑過快又不能追求短期繁榮。”邱曉華稱。

此外,新常態的特點還包括經濟正由過去非均衡發展轉化到均衡發展,包括城鄉間、地區間、各階層間等;改革也由淺入深、從局部到全面深化;政策管理方面,宏觀調控從過去的需求管理轉到需求與供給共同管理,通過創造新的需求產生新的供給等。

他認為,中國要實現舊常態到新常態的順利跨越必須通過變革與轉型,必須處理好三個環節的問題:經濟層面推進市場化改革轉型,真正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社會層面則要推進法制化進程;政治層面要推進民主化進程,讓民衆對國家事務有更大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

今明年經濟不穿七

面對結構轉型期的陣痛,他認為,中國確實需要在穩增長上着力,也完全有能力避免經濟斷崖式下行,現有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都有餘地,另一方面改革潛能沒有完全釋放,只有加大改革力度,才能把長短期政策很好結合。

從短期看,今年以來出台一系列溫和刺激政策,包括定向降準,減稅負等已見效,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在減輕,經濟已顯出企穩跡象,可以預計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會保持平穩,今明兩年經濟料不會跌破7%。

至於外界憂慮的房地產投資放緩對經濟的拖累,他認為,儘管房地產階段性分化加劇,但不會出現崩盤,一旦度過分化期,房地產市場還會保持常態發展,投資和消費仍會保持兩位數增長。

“目前房地產處在供求大體平衡的狀態,一旦限貸限購取消,剛性需求就會出現。”除房地產因素,看不到其他導致短期經濟不可解的問題,經濟很可能出現低水準趨穩。

他預計第二季經濟增速與首季基本接近或溫和改善,如果下半年政策落實更好,堅持溫和刺激,全年經濟增速將落到7.5%增長區間的概率很大。

“中國經濟這麼多年快速增長,就像一個接近中年的人,會有很多身體上的疾病,需要好好調理。改革就是一個療傷的過程。”邱曉華稱,一旦體質恢復,隨着改革紅利的進一步釋放,新經濟力量的積累,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仍是支持經濟的主力。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