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學者:大灣區重在發揮各自優勢

  • 2017-03-14

2017/3/14

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涉及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有學者認為,灣區建設是區域經濟合作的大趨勢,過程中要清晰自身角色、錯位發展。其實澳門在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已打下基礎,未來希望在命運共同體發展中,鞏固自身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是指廣東九個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截至一五年末,十一個城市總面積5.65萬平方公里的區內總人口6,765萬,GDP總和約為1.3萬億美元。

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經過長時間醞釀,今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反映國家認同發展方向,並上升到一個新高度。但落實推動發展將面對不少挑戰,這亦難以避免,因大灣區建設涉及兩個特別行政區,對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增添難度。

粵澳合作框架打基礎

但因區域經濟合作是大勢所趨,大灣區建設關係資源共享,涉及生產鏈分工及定位,澳門在粵澳合作框架內已打下了良好基礎,未來參與大灣區則需要加快及豐富有關內容,例如清晰各自定位、角色,產生協同效應,澳門要認清自身發展優勢。

過去澳門未用足用好國家給予的政策優勢,內地城市亦未充分發揮澳門優勢及平台作用,故要加強合作意識,達致優勢互補。

澳發揮優勢平台角色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概念,首先涉及促進三地合作,澳大經濟學系助理教授關鋒認為,區域合作除了兼顧澳門與內地融合,開拓內地市場外,另一個因素不能忽視,就是如何凸顯澳門在“一國兩制”下的優勢,協助擔當好中間人的角色。事實上,隨着內地市場越趨開放,澳門與內地的差異化將會日漸縮窄,澳門可以透過早已建立的海外網絡,以至打下的誠信形象的優勢,讓外界多利用澳門的橋樑作用。

國家近年強調“引進來、走出去",與倡議“一帶一路”大戰略背景具相同意義,便是利用港澳獨特優勢作用,故目前焦點除了北望神州市場,還應該在開拓海外市場下工夫。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