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學者籲設聽障短課程增人資

  • 2015-07-06

2015/7/6

來源:澳門日報

 

聾人協會為維持及提升服務的質素,促進聽語溝通專業發展,今年加入了國際言語音聲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ogopedics and Phoniatrics),並於日前邀請到該會下一屆理事長、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語言、言語和聽力科學學院劉麗容教授來澳介紹學會成立的理念和事務,以及外地溝通介入服務發展的經驗。聾協亦與該會討論如何運用學會的資源或平台促進澳門聽語專業發展。

劉麗容表示,國際言語音聲學會在一九二四年於奧地利維也納創立,現時共有六十個國家或地區加入該會成會員,主要關顧溝通及吞嚥障礙人群,並致力改善其生活的質素。該會因應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族群、語言及文化需求,提供專門知識教育、培訓當地服務人員,推動聽力、語言等溝通的專業介入,並支援各地發展相關服務。此外,透過各地專家共同訂立聽語人員培訓的指引及準則,以助補充相應的人力資源及維持服務專業性。

劉麗容還就本地現況分享其他地區的發展經驗,以台灣為例,因以往缺乏相關專業而使溝通障礙的人群未能得到應有服務,早期透過引入外地人才培訓當地的教師、護士及相關醫療人員,盡快為所需人群提供服務,及後成立學術組織,並逐步設立專業學位課程及認證制度。至今全球對於溝通障礙服務的需要仍然很大,故該會致力訂立聽語服務指引及準則,冀能在實務上運用不同專業人員,通過系統培訓以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務。以美國為例,同樣會因應個案需要以不同級別聽語人員提供訓練或治療,以讓有需要人群獲得應有的服務。

現時澳門語言介入服務求大於供且治療人員不足,有不少聽力或語言問題的兒童輪候治療及訓練服務,劉麗容強調“孩子不能等待”,並指出盡快為兒童提供介入是當務之急,故建議以逆向方式考慮現有人力資源,從多方面、多層次推動建立短、中、長期的措施,通過短期課程及時補充人員,紓緩及過渡現時服務不足的情況,率先保障有需要的人士盡早獲得服務。並訂立長遠規劃專業發展的制度,推動澳門相關人員到外地深造,建立本地專業學位課程培養本地人才,通過不同人員的分工,為服務對象創造最大的福祉。

 

Copyright@澳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