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內容

培養科技人才提升創新能力

  • 2019-07-24

2019/7/24

中國科技峰會昨日在本澳舉行,邀請到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穆榮平、內地與澳門科技合作委員會澳方主席崔世平、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孫冬柏,分別就「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之澳門機遇與挑戰」、「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中澳門的機遇和擔當」、「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高校:使命、機遇與思考」作主旨報告。穆榮平建議澳門未來可推動數字轉型,特別是社會服務方面,通過互聯網資料的互聯互通,讓居民享受高質量、低成本、廣覆蓋的公共服務,例如在醫療方面,民眾可在終端上享受便捷,足不出戶完成就醫過程,若將來轉型成功,將對大灣區其他城市起到示範作用。
穆榮平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的環境,指出澳門參與國際科創中心設的機遇,並就澳門參與大灣區建設提供建議,包括研究制定創新發展政策、構建澳門2035社會發展願景、系統推進全社會數位轉型等。他受訪時表示,大灣區必然會建設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為世界科學家帶來新機遇,澳門應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聯通世界,起到雙向創新的溝通協調平台作用,吸引人才進入大灣區。另一方面,大灣區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涉及面廣,澳門應著眼於長遠、全局發展,全方位參與大灣區科技創新建設中,不僅能貢獻資金、人才等創新要素,也能提升自身創新發展的能力。
崔世平分三部分展開闡述,先回顧澳門回歸前至今天的發展,繼而分析澳門所擔當的時代使命,結尾指出澳門需勇於擔當,深入學習掌握國家大政方針,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力推進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的建設,讓澳門成為國家走出去方略必經之路。他表示,澳門在發展科技方面,必須利用好儲備資金和民間資本,把錢用到實處,惠及全民;加大力度培育創新型人才和專業服務人才,進一步優化提升人才結構,推動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參與大灣區的建設和管理;緊抓大灣區建設中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契機,以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有效途徑,努力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打造大灣區科學普及與促進公眾素質快速提升的高地;支持原有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成具有國際影響的一流科學研究中心,並爭取再培育若干個大灣區規劃中急需發展的工程或科學中心;以及做好相關法律配套。
孫冬柏則介紹新時期國家建設科技強國、構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機遇,並參照國內外的建設經驗,以高校為著眼點,分析高校所擔當的培養人才、推動科技創新、產業結合、推動合作交流的使命,並指出高校在建設一流科技基礎設施、創新平台當中的重要發展方向及角色。

Copyright@濠江日報